完成亞洲首例肝臟移植、獲頒國際終身成就獎,這件事卻是陳肇隆「此生最大的恐懼」…

「國際肝臟移植醫學會(ILTS)」5月15日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醫師陳肇隆(右)從大會主席Nancy Man(中)手中接下終身成就獎。(陳肇隆提供)

是華人之光,更是台灣之光!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日前在加拿大多倫多獲頒「國際肝臟移植醫學會(ILTS)」終身成就獎。35年前,陳肇隆在腦死法律定義尚付之闕如的艱困環境中,完成了台灣也是亞洲首例肝臟移植手術,隨後更開啟了國內活體肝臟移植的先河,讓許多過去只能靜待死神召喚的嚴重肝病患者,有了新生的希望。

「My dream to br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home was simple, but it was definitely bigger than any of my fears.」

──我把肝臟移植技術帶回故鄉的夢想很簡單,卻也是我此生最大的恐懼。

回憶1983年那一天,陳肇隆決定從海外研習地加拿大多倫多兒童醫院轉赴美國匹茲堡大學,以第一助手身分,跟隨「全球肝臟移植鼻祖」史達哲(Starzl),也是國際肝臟移植醫學會首屆終身成就獎得主學習肝臟移植技術;以及接下來的30多年,他將畢生奉獻肝臟移植志業的點點滴滴,站在國際肝臟移植醫學會舞台上領取終生成就獎的陳肇隆,不禁百感交集。

20190528 upload-天如專題-醫師陳肇隆1983年擔任教授史達哲肝臟移植手術第一助手。(取自陳肇隆個人網站)
醫師陳肇隆1983年擔任教授史達哲肝臟移植手術第一助手。(取自陳肇隆個人網站)

陳肇隆表示,台灣雖小,人口不多,肝病卻素有「國病」之稱,對許多因為嚴重肝炎惡化為肝硬化,甚至衍生肝癌的病人來說,肝臟移植是他們唯一的生機。因此,經過恩師史達哲的嚴格淬鍊學成之後,雖然美國有很多醫院祭出高薪希望他留下來,他卻歸心似箭。

當年台灣器官移植「要什麼沒什麼」 陳肇隆自己動手來

然而那個年代的台灣,儼然還是器官移植的「沙漠」!不要說擁有嫻熟技術的外科移植醫療團隊,就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需要的器官保存液、抗排斥藥物,乃至於移植手術專用的手術工具,還真是要什麼、沒什麼呢。

但陳肇隆不放棄,他先是從文獻上找到配方,委由長庚醫院製劑室自行調配器官保存液;並提出人體試驗計畫,親自跑到瑞士,向藥廠爭取引進當時還沒取得藥證的抗排斥藥物Cyclosporine(環孢靈)。這也是亞洲第一批環孢靈用於接受器官移植病人的記錄。

由於當時全台灣只有陳肇隆實際看過、參與過肝臟移植手術,所以手術所需的專用手術工具、器械,只能以他的使用經驗,召集醫院工務處、儀器課自行模擬製做;同時配合每個周末召集外科醫護人員,以豬或狗等動物實驗展開密集訓練,長庚換肝小組才宣告成軍。

20190528 upload-天如專題-1984年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取自陳肇隆個人網站)
1984年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取自陳肇隆個人網站)

1984年是值得紀念的一年!一名病人因食道靜脈瘤破裂大量吐血,送進加護病房時已陷入肝昏迷、休克的情況。眼看患者命懸一線,陳肇隆評估時機成熟,於是帶領醫療團隊,完成了台灣更是亞洲首例肝臟移植手術,順利將患者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誰知剛完成了創舉,另一項更艱鉅的挑戰又接踵而至。

驚世創舉引譁然 促台灣腦死判定、器官移植立法 

原來,當時台灣還無腦死判定立法,雖然捐肝來源乃引據比歐美更嚴格的腦死判定程序與標準,並經死者家屬同意,長庚在國內前無古人的驚世之舉,仍引發輿論譁然,主刀醫師陳肇隆還因此收到當時的檢察長陳涵來函關切。 (相關報導: 邀「換肝權威」陳肇隆助推國際醫療!韓國瑜將2019年定位為「高雄醫療觀光元年」 更多文章

陳肇隆說,很多人無法了解,救人是好事,但他只是名醫師,何必要在法律規定尚不完備的情況下,冒著被被起訴甚至坐牢的風險,來開一個長達27個小時的肝臟移植手術,豈不吃力不討好?但他認為,當時台灣的立法權還握在萬年國會的手上,立法委員諸公動輒都已年逾8、9旬,要等他們理解進而接受腦死的觀念,未免曠日費時不說,期間因坐等立法而枉死的肝病患者,更將不知幾何?一個人既確知自己是在做對的事,就該拿出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