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香港籍的陳馮富珍將卸任,外界對她的評價,總少不了批判她無法即時、有效控制2014、2015年肆虐西非的伊波拉疫情,導致近2.8萬人感染,近1.1萬人死亡。從台灣的角度來看,最感切身的應是她在聯合國體系的多邊組織內,服膺並奉行中國對台灣的政治主張。學者認為,她的領導損及WHO總幹事應謹守中立的義務,完全違背執行總幹事業務的基本精神。
我雖無法投票 卻未置身事外
據國安系統分析,2017WHO的3位總幹事候選人當中,英國籍David Nabarro若當選,對我國未來在世衛的參與將相對有利。(WHO提供)
另外2名候選人分別是衣索比亞籍的特沃德羅斯(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他是現任的衣索比亞外交部長、前任衛生部長;另外一位則是巴基斯坦籍的尼西塔(Sania Nishtar),她是巴基斯坦首位女性心臟科醫生,曾擔任負責衛生等業務的聯邦部長,也是WHO多個專案委員會及諮詢小組成員。
衣索比亞籍WHO總幹事候選人,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WHO提供)
據知情人士指出,國安會高層近期曾私下透露,我國支持的是納巴羅;至於我國是否會有任何的作為協助他當選,目前不得而知。
巴基斯坦籍WHO總幹事候選人,Sania Nishtar。(WHO提供)
陳馮富珍任內流出《諒解備忘錄》與《內部備忘錄》 皆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省」
陳馮富珍自2006年上任,在她2屆任內,於中國同意下,台灣自2009年起,每年以獲陳馮富珍邀請的方式出席WHA,也是在她任內,WHO有2度流出與我國參與權益相關的重要文件。首先是中國與WHO秘書處簽訂規範WHO與台灣互動的《諒解備忘錄》,其次是WHO在2009年將台灣納入《國際衛生條例》(IHR)體系,以《內部備忘錄》(internal memo)規範WHO在IHR架構下,如何與台灣應對的方式。這2份文件都未經WHO公布,但內容都已被披露。
而根據2011年才曝光、關於落實IHR的《內部備忘錄》,WHO要求其官員在內部文件提到台灣時必須使用「正確的用語」,即「台灣是中國的一省」。WHO指出,台灣納入IHR,但台灣在WHO裡是中國台灣省的地位沒有改變,任何與台灣有關的資訊必須放在中國的項下,不能像其他國家那樣單獨列出。
習近平、陳馮富珍同開記者會 肯定「一中原則」
更有甚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1月20日到訪位於瑞士日內瓦的WHO總部,與陳馮富珍同開記者會。習肯定WHO遵守「一中原則」,陳馮富珍則說,WHO會加強與中國合作,她並誓言將繼續堅定地奉行「一中原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於今年1月會見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陳馮富珍(右),陳並誓言將繼續堅定地奉行「一中原則」。(WHO提供)
由於陳馮富珍是香港籍,被認為是為何在她掌舵下的WHO特別聽命中國的原因。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國際法教授姜皇池23日受訪時指出,《WHO憲章》第7章第37條規定秘書處有中立的義務,不能排除因為陳馮富珍與香港的關係,使得她與中國的聯繫比較多,也讓台灣比較難突破。根據這項條文,總幹事與秘書處職員執行職務時,不應尋求或接受任何政府或任何WHO以外當局的指示,也應避免任何會妨害國際官員地位的活動。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姜皇池表示,身為香港籍的陳馮富珍與中國互動多,讓台灣比較難突破。(資料照,甘岱民攝)
擔任我國首任衛福部(當時衛生署)駐日內瓦代表的醫師張武修22日受訪指出,WHO是多邊組織,不能聽信其中1個會員國,陳馮富珍完全違背執行業務的基本精神,張以公司為比喻,「她不是老闆,而是總經理,董事長是各國的會員」。
陳馮富珍即將卸任,我國也期待未來參與WHO,能減少一些阻礙。前衛生署長李明亮24日受訪時即指出,不論是誰當選,都會比在陳馮富珍的任內好。
張武修:下任WHO總幹事上任後,一定要讓《諒解備忘錄》失效
張武修指出,《諒解備忘錄》並不是經過WHA通過的決議或法律,它雖不是死路,但是的確也影響到台灣的參與,讓台灣與WHO在互動上,產生比較多的麻煩,下任總幹事上任後,台灣一定要想辦法挑戰,讓《諒解備忘錄》失效。
根據不具名的官員指出,WHO從來沒有正式公布或者證實《諒解備忘錄》及《內部備忘錄》這2份資料的存在,我國雖有透過管道獲得,但也同樣沒有證據能證明其存在;而在過去,我國都會利用參與WHA時遞交抗議信,向WHO表明這些文件的內容,「與事實、我國的主張和認知都不同」,如果文件存在,我國要表達「抗議、無法接受」的立場,但WHO對此也從來沒有回應。
我國首任衛福部(當時衛生署)駐日內瓦代表的醫師張武修(左一)表示,《諒解備忘錄》不是並不是WHA通過的決議或法律,但的確影響到台灣參與WHO。(資料照,蘇仲泓攝)
至於WHO實際上是否依照《諒解備忘錄》、《內部備忘錄》的規定處理WHO與台灣的往來,這名官員指出,「某個程度而言,可以說是沒有的」。
例如,雖然《諒解備忘錄》規定我國受邀參加技術性會議的專家層級,但這名官員舉例指出,我國也會經常性的派員參加技術性會議,有時會被拒絕,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有時就能順利參加,「我們不太清楚WHO是怎樣核定的」。又例如,根據《諒解備忘錄》,台灣參與技術性會議的專家必須用「個人身份」,名義則是「Taiwan, China」(中國台灣),但這名官員說,我國的專家有時仍能用「中華台北」的名義,出席時如果發現被以「中國台灣」稱呼,則會當場提出抗議。
由於WHO沒有承認《諒解備忘錄》等文件的存在,姜皇池說,這樣讓台灣要提出挑戰,都有困難,「因為WHO從頭到尾都沒有正式公布過」。
若下任的WHO總幹事願意公佈《諒解備忘錄》,姜皇池說,我國研讀後可請友邦替我國發聲,指其內容不符合我國的基本政治立場,因此違反中立,所以不應存在,「不是所有國家都贊成『一中原則』」,而且大部分跨國組織的主事者都不希望介入國家間的政治紛爭,會盡可能地保持中立,WHO輸的機會比較大。
針對各國WHO總幹事候選人 張武修:英國相對較能抵擋中國壓力
WHO新的總幹事將在7月1日上任。對於國安系統分析英國的納巴羅當選對我國最有利,張武修說,中國在衣索比亞有很多投資,兩國關係非常密切,而巴基斯坦在聯合國向來也都是中國的打手,英國是相對較能抵擋中國壓力的。
姜皇池指出,衣索比亞、巴基斯坦是聯合國「七七國家集團」(Group of 77)的成員,「七七國家集團」與中國關係密切,在聯合國的很多會議上,他們都是用「七七國家集團+中國」的名義,表達共同的立場,而衣索比亞、巴基斯坦本來也就都是中國的友好國家,中國對他們的影響力會比對英國遠超過很多。
(相關報導:
「台灣拿不到WHO邀請函不是壞事」姜皇池:才有「獨立參與」可能性
|
更多文章
)
姜皇池說,中國的實力很強,並不是說英國就不會受中國影響,但相對而言,英國傳統上對國際政治與國際法律的操作比較成熟,比較知道如何避開一些不必要的爭執,再加上會比較尊重國際法治,「我們會期待他(英國)對總幹事必須中立執行任務的原則更審慎以對,「而不會像我們對陳馮富珍那樣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