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美國企業開始週休三日!專家:充滿創意與靈活性的工作安排,方能在「大辭職時代」留住人才

(美聯社)

「一個星期到辦公室上班五天、每天朝九晚五的傳統工作觀念,或許正在消逝。」

《華盛頓郵報》科技記者艾布瑞爾(Danielle Abril)

人類跟新冠病毒奮戰兩年,疫苗問世前各國紛紛封城固守,疫苗問世後已有39億人(約全球半數人口)完整接種,對抗新冠的經驗與底氣理應俱全。可惜當Omicron變異株現身後,各國確診數字紛紛飆高,除了美國每日新增病例一度衝破百萬,包括法德日英等先進國家近日都創下確診新高。《華盛頓郵報》指出,這波Omicron疫情迫使許多企業再次思考一個問題:人類究竟該如何工作?

《華盛頓郵報》表示,過去一年美國掀起了「大辭職潮」(Great Resignation),許多人開始反思疫情之下的工作意義,或者是藉著轉換工作跑道,尋求工資更高、或者工作條件更靈活的可能性。去年下半年美國每個月的辭職人數,幾乎都維持在400萬人以上的高檔,去年11月還創下450萬人辭職的歷史紀錄。更糟糕的是,你或許感覺Omicron肆虐已久,但南非首次向世衛報告Omicron變異株的存在,也只不過是去年11月24日的事。

新冠疫情底下,許多學校被迫關閉,改為遠距教學,這對教學進度與學生心理狀況造成巨大影響。(美聯社)
新冠疫情底下,許多學校被迫關閉,改為遠距教學,這對教學進度與學生心理狀況造成巨大影響。(美聯社)

去年11月當全球還沒有真正見識到Omicron的厲害,彼時全美國的商辦也只有40%的使用率。到了今年1月的第三周,不但全球的單日新增確診數攀上前所未有的四百萬新高,美國的商辦使用率也急劇落到28%。許多企業將Omicron的橫空出世,視為「再次尋找適合工作方式的機會」,希望更具創意與靈活性的安排,除了能夠留住員工、也讓他們更好地完成工作。

過去兩年的疫情讓許多公司改採遠距辦公,許多上班族也(被迫)在短時間內學會了怎麼用Zoom、Google Meet、微軟的Teams等遠端會議軟體。當疫情再次升高,Zoom也持續實施「在家上班」的做法,該公司的6千名員工可以自行選擇上班地點:無論是一週五天都不在辦公室;或者其中幾天在家(或任何地方)、剩下時間進辦公室—全都悉聽尊便。

2022年1月10日,因為疫情「微封城」的天津市容。(美聯社)
2022年1月10日,因為疫情「微封城」的天津市容。(美聯社)

舊金山的電子商務新創公司Bolt則是走得更遠,該公司宣布即日起改為一週上班四天,而且就算疫情解除也不會再改回來—這意味著該公司的5百多名員工,從此可以「週休三日」;工作通訊軟體Slack雖然不堅持員工進辦公室,不過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回來開會;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Amazon)、主攻客戶管理與規劃的網路企業「賽富時」(Salesforce)則讓各單位與小組(而非讓員工「個人」決定)根據手上的工作需求,自行決定整個團隊應該何時在哪裡上工。 (相關報導: 蘋果日報沒了、立場新聞關了......香港新聞自由凋零,傳媒教育面對何種挑戰? 更多文章

上述例子其實都只是遠距辦公的不同版本,不過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泰珀商學院(Tepper School of Business)的教授伍莉(Anita Williams Woolley)對《華郵》表示:「當人們感覺疫情似乎就要平息的時候,Omicron卻在此時抬起了它那張醜惡的面孔,然後把所有的公司都打回原狀」、「對於一間公司來說,其實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武漢肺炎迫使全球數億人口足不出戶,許多公司開始使用Zoom進行視訊會議,卻引發隱私疑慮。(AP)
新冠肺炎迫使全球數億人口足不出戶,許多公司開始使用Zoom進行視訊會議。(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