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多用一年,碳排放量能減少33%!8種設計延長手機壽命,環保又能省錢

手機多用一年,碳排放量能減少33%。(示意圖/取自photoAC)

「市面上最永續的電子產品就是你已經擁有的電子產品。」─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消費者經常在科技產品尚未到達使用年限之前,老早就棄之不用。也許是由於產品速度變慢或電池壽命縮短,導致性能不佳;也可能是因為出現功能更好的新版本。我們時常因為誘人的行銷手法,購買並不真正需要的產品,像是智慧型手機受到追求新奇、時尚的消費者吹捧搶購。然而,手機光是多用一年,就可以將其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3。因為智慧型手機產生的溫室氣體,80%來自於製造過程。

鼓勵人們延長使用產品的時間,應該要結合不同的設計策略。例如,假使人們無法更新手機軟體或安裝某些app,他們就會買較新的版本來替換,即使手機是由耐久的材料製成。我根據台夫特理工大學永續專家的研究,找出以下達到延長使用時間的策略:

可更新的設計

為了維持資訊安全,連接網路的產品需要定期更新,這對製造商來說可能很麻煩。Sonos在2020年初,宣布將停止更新2015年之前生產的產品軟體,在網路上引發許多消費者反彈,有人甚至呼籲抵制,Sonos因此迅速宣布舊產品將繼續獲得安全更新,讓消費者可以安心使用,不過仍然無法使用新功能。

可升級的設計

技術發展迅速,使得新產品很快就會過時,就像最新的app和軟體出現,缺乏必要處理能力的舊型手機速度就會變慢。Fairphone是市面上最能持續的智慧型手機,它設法解決這種快速過時的問題,其模組化設計讓用戶能將手機的相機升級到更好的版本。

可維修的設計

2017年,綠色和平組織和iFixit(以DIY維修為目標的全球線上維修社區)針對40多個全球最暢銷電子產品的維修難易度進行評估。他們發現,將近7成的產品很難更換經常故障的零件,如電池或顯示器。iFixit公布智慧型手機維修難易度評分,希望鼓勵製造商提升產品的可維修度。此外,iFixit也製作描述如何維修產品的手冊,並銷售所需的零件和工具,讓消費者能夠自己動手維護修理。

可維護保養的設計

過去,無論產品使用頻率為何,都是由製造商規定固定的維護時間,像是車子必須定期回廠保養。近年來由於技術進步,依使用頻率決定何時保養的作法越來越普遍,可以在需要時提醒車主回廠保養。我們進入預測保養的時代,技術上可主動確認零件的狀況,並預測何時需要維護,特斯拉就是這麼做。如果車內電腦偵測到某個零件需要更換,它會訂購零件並通知車主。隨著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連接網路的智慧型產品,希望未來能看到洗衣機、吸塵器、咖啡機或更多產品都採用預測保養的模式。

耐用的設計

材料的選擇和可拆卸零件的設計對於產品使用年限有很大影響。為了耐用而設計,目的是透過設計堅固的產品來延長產品價值。像諾基亞(Nokia)手機是出了名的耐用,無論多常掉落或疏忽照顧,都能正常運作。有些人甚至用了十年,到今天都還在使用。相比之下,三星Galaxy 8是有史以來最不耐摔的手機之一,正面和反面都採用玻璃設計。 (相關報導: 睡覺「手機充整晚」很傷電池?專家揭「延長壽命」的最佳電量 更多文章

可保護的設計

我們隨身攜帶越來越多裝置,而且習以為常,通常不會小心翼翼的對待,摔手機也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20年前,如果在耐用的諾基亞手機上安裝保護殼會被嘲笑;如今,保護智慧型手機已經是常識,保護殼甚至成為時尚宣言。許多保護殼讓科技產品變得「沒那麼科技」,因為使用天然材料給它們帶來「溫暖的感覺」。保護措施也可能數位化,像是當手機過熱,可能暫時無法使用相機閃光燈等功能,或是自動降低處理能力,直到手機可接受的溫度,甚至可能自動關機。如果你在炎炎夏日用暴曬在陽光下的iPhone打電話,通話可能突然中斷,螢幕上顯示「iPhone冷卻後才能再度使用」的訊息。智慧型手機不像電腦,沒有內置的風扇,得靠被動冷卻和數位安全措施來預防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