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中國學生的暑假接近尾聲。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但中國教培行業從業者卻經歷了「凜冽的寒冬」—中國政府推行新政,嚴禁教培機構「資本化」運作,並從教學內容、企業性質、准入門檻等幾乎所有方面都進行嚴格規定。
7月24日中國政府發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目標是「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該政策被簡稱為「雙減」,其措辭嚴厲程度超過市場預期,有投資人立即認為「這個賽道基本上廢了」。
新政推行一個月後,中國的學生也即將迎來新的學期,教培行業的艱難轉型則剛剛開始。
除了「裁員潮」外,大量教培機構扎堆進入素質教育行業,開展圍棋班、美術班等,甚至開展家長培訓,以此尋找新的市場空間,存活下去。
托管班、戲劇課與家長學院

根據研究機構EDU INSIGHT的數據,由於預期新規即將實施,2021上半年教培行業籌資金額逾70%都流向了提供企業服務、課外學習和職業培訓的公司。
行業龍頭新東方本月宣佈提供「素質教育」服務,將開設電腦程式、書法和象棋等課程,還另外成立了一家家政服務公司。
不僅如此,新東方還加大了對家長培訓課程的推廣力度,教授時間管理等技能,並表示旨在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孩子。
新東方將其稱為素質教育成長中心,下設藝術、人文、語商素養、自然科創、智體運動、父母智慧等六大板塊。
同樣在美股上市的高途,則已將其應用程序升級為專注於外語等課程的成人教育,包括語言、公考、留學等職業教育。

高思教育則開設了「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三個周末授課,費用接近2萬元。該校一位老師告訴路透社,將帶學生到北京郊區學習風箏製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
此外,好未來宣佈上線託管品牌「彼芯」,意在開展「課後托管」市場,為放學後和寒暑假的孩子提供活動空間和餐食,以及一些素質教育內容。
但私募股權公司龍贏富澤資產總經理童第軼表示,這樣的課程「肯定不能」支撐起之前學科教育的營收。
1000萬從業者未來在哪裏?
「每家公司都將受到打擊,大規模裁員即將到來。」路透社援引一位駐上海的私募股權投資者表示,他的公司投資多個針對學齡兒童的線上教育應用程序。「目前風投(VC)和PE投資者都束手無策。我們正在坐以待斃。」
根據《中國企業家》報道,中國校外培訓機構從業者超過1000萬人。
這1000萬人原本躋身於一個規模高達兆級且潛力巨大的產業—奧緯諮詢(Oliver Wyman)去年表示,教培行業面向3至18歲的年齡層,2019年行業規模為8000億元,到2025年將達到1.4兆元。

當教培行業的前景戛然而止,為了求存,該行業急於在合規範圍內找到新業務,素質教育可能成為大部分企業的轉型方向。
但這個行業相比學科類教育要小得多。艾瑞諮詢《2021年中國素質教育行業趨勢洞察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素質教育行業市場規模為5050億元。
「對於文體培訓的需求是遠不如學科培訓那麼剛性,所以營銷費用非常高,」在北京經營民辦連鎖幼兒園的Richard Zhang表示,雖然如此,但這些教育巨頭們現在陷入了困境,又只能往前,就像是巨輪不能停在海上。
而且素質教育行業內部已有不少公司布局。
從一條龐大賽道轉型道一條窄得多的小賽道,大量的從業人員無疑將會被擠出。
《南方周末》援引藍象資本投資副總裁陳晶估計,在過去一個月裏,約有20%到30%的教培從業人員被裁,接下來,行業整體裁員比例可能會達到50%。 (相關報導: 立陶宛親台遭到中國報復,歐盟也承受壓力?衛報:北京正警告歐洲不准學 | 更多文章 )
童第軼也表示,畢竟這種發展方向已經存在很多機構了,這些企業是被迫轉型的,這裏面到底有多少增量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