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到2018年,「公投綁大選」一直是民進黨大力宣揚的主張,然而,在2018年11月的公投綁大選,10項公投案過了7項,民進黨「搬石砸腳」,吃了悶虧之後,改弦易轍,2019年又修法,以「避免公投亂象」為由,而將公投與大選分開(將公投法第23條的「公投應與大選分開」,修改為「公投得與大選分開」)。
2021年初,中選會之所以未對國民黨所提的「核四商轉」公投案刻意刁難,並非民進黨佛心來的,而是在「盤算之中」,沒有「綁大選」的單一公投案,沒有執政黨資源的幕後操控,投票率必然低,加上通過門檻高,除非「討厭民進黨」的風潮再起,否則單一公投案通過的機率並不高,因此,民進黨的中選會才會放行。
然而,沒想到原先不被看好的「珍愛藻礁公投案」,卻因高層長官連續的「馬維拉言論」,加上部份網紅與獨派側翼的「逆向助攻」,連署書竟然高達70萬份(法定門檻僅29.6萬份),意外的成真立案,使得環保議題的「珍愛藻礁公投」成為主角,也讓國民黨的「反萊豬公投」及「公投綁大選」持續發燒。訂在2021年8月28日的公投案,核四商轉、反萊豬、公投綁大選及珍愛藻礁,將是「四案一起投」,聲勢浩大,來勢洶洶,似乎已不容執政黨小覷了。
有國民黨立委說:「2021年8月28日是蘇貞昌院長的『期終考』」,其實並沒有那麼嚴重,蘇院長在回答立法院委員質詢時,說:「公投若通過,照准照做」,也避答「要不要負政治責任」的問題。同時,部份的獨派團體竟然也參加「珍愛藻礁」的連署活動(其中必有緣故),依常識邏輯思考法則來看,民進黨沒在怕,反而可看出蘇院長的老謀深算,一切盡在執政高層「超前部署」的掌控之中。
若依常識邏輯思考,府院高層應巴不得①「珍愛藻礁」、②「核四商轉」、③「反萊豬」及④「公投綁大選」公投案,均能夠過關;因為,①才能兌現蔡總統的「藻礁永存」承諾、②才能為「2025非核家園」可能跳票而解套(萬一出了事故,還可怪罪國民黨)、③才能有籌碼,挾民意再跟美國談判、④才能為剛在2019年完成「公投和大選脫勾」修法,卻又想在2022年「修憲公投綁大選」解套。
民進黨師法德國,在2016年訂定「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似乎太倉促、急躁;德國雖訂定2022年「非核」、2038年「零煤」的目標,如今已有「延核、減煤」的聲音,認為如此才能真正達到「減少排碳、降低溫室效應」的大目標。德國廢核電的不足電力可向法國購買核電(以鄰為壑。台灣難不成要架海底電纜,由廈門供電?)
(相關報導:
衛福部長出席台鐵記者會 沈富雄酸:不是陳時中的戲,干他什麼事?
|
更多文章
)
上網搜尋看了又看,全球30多個有核能電廠的國家,除了德國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廠災難之後,倉促地將原訂2036年的廢核電目標,提前至2022年外,尚沒有其他先進國家,明確訂出2025年廢核電的目標,依台灣的先天地理環境,何德何能可成為全球排名第二的廢核電國家?也許再延8年較有可能,民進黨宜以「經濟、工業為優先」,順水推舟、暗助「核四商轉公投案」(出事是國民黨的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暫且放下意識型態,先拼「再完全執政8年」,也許就有機會達到「2032年非核家園」的目標!
根據某偏綠媒體在2021年3月所作的民調顯示:「認為核能電廠是『利大於弊』的民眾比『弊大於利』的民眾多38%,對於「若未來4年再生能源發電量無法達到的20%目標」議題,有49.1%民眾認為應增加核能發電,29.4%民眾認為應增加火力發電」。此結果似乎與德國「延核、減煤」聲音相呼應。不知執政黨的「2025非核家園」政策,是否應稍作調整?即使不要核四,也可延後核二、核三。
其實,同意「啟動核四」才是民進黨的最佳策略;因為,除了出事可牽拖國民黨之外,有核電專家懷疑核四廠的施工品質,是否有弊端?能否啟得動?將換成國民黨挫咧等!
2014年民進黨以在野黨之身,逼迫國民黨就範,「封存核四」,重返執政後,又將燃料棒運往美國,如今「珍愛藻礁」公投案鬧大了,眼看「2025非核家園」政見要跳票了,又搬出救援投手馬維拉,說「封存核四」是前朝決定的,而國民黨也莫名其妙,2016年以前,明明掌控立法院,卻順從民進黨而封存核四,在野之後卻又提「以核養綠」及「核四商轉」公投案。
2018年11月24日通過了「以核養綠」公投案,有用嗎?完全執政的民進黨,玩弄國民黨宛如囊中取物,自2018年起,核四廠用的燃料棒,就陸續地被分批運往美國賤賣,執政黨早就確定不讓核四廠啟動運轉的策略了,看似要斬斷「核四運轉」的最後一線希望,然而,日後只要再花三倍的價錢,重新買燃料棒,核四廠照樣可能啟動運轉。
核四廠自1982年編列預算起,歷經(1999年3月)動工、緩建、停工、違約、解約、再動工、完工、封存、賤賣燃料棒,再搞「核四商轉」公投,反反覆覆,已浪費了3,000億元以上的公帑了。此後,一旦真的啟動核四運轉,費用必然暴增,隔民黨與暝進黨只因一時興起,顛覆政策、亂開支票,但願執政黨與在野黨能夠謙卑自省,不要老是「千錯萬錯,均是前朝的錯」!對得起人民嗎?,這筆政治爛帳,最後仍由全民買單,把國家的重大能源政策當兒戲,政黨輪替猶如扮家家酒,或許下次該換「非藍、非綠」的政黨(共產黨?)做做看了,隔民黨與暝進黨宜三思再五思(睡著了)!
執政黨當然知道,人民與工商團體,只要不限電,沒有人會在意「非核家園」的政見/政策是否跳票,因為對於(藍綠)執政黨的政見/政策跳票,人民早已習以為常了,記憶猶新的馬英九「人均GDP三萬美元」、柯P的「8年5萬戶社會住宅」及小英的「8年20萬戶社會住宅」及「基隆-南港輕軌2022年通車」等政見/政策,更何況,當年的李遠哲院長也說過:「選舉期間的政見支票,不一定要兌現」。
與「珍愛藻礁」公投相關的觀塘三接天然氣案,原是2018年民進黨為了挽救蘇貞昌的新北市長選情,而棄已通過環評的「乾淨煤」深澳電廠的替代方案,現在新北市長是藍營的,而桃園市長是綠營的;所以,可藉由「珍愛藻礁」公投案來廢掉「觀塘三接」案,不得不佩服蘇院長的髮短心長、謀慮深遠,2021年8月28日,四項公投案一起投,可衝高投票率,執政黨是一石四鳥、一舉數得,得了便宜還賣乖,而笨笨龍被暴暴龍耍得團團轉,還沾沾自喜,磕頭如搗蒜。
萬一2021年8月28日「重啟核四公投案」與「藻礁公投案」均順利過關,民進黨要如何應對,並非如蘇貞昌院長所說「公投通過,照准照做」那麼簡單,無論「做與不做」,均會影響2022年的九合一選戰,看來仍是一場硬戰,很可能錯骨傷筋、動搖政權,蔡英文的817萬選票光環仍否發光,只能等2022年選舉之後才知曉。
(相關報導:
衛福部長出席台鐵記者會 沈富雄酸:不是陳時中的戲,干他什麼事?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