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新番只播兩集就下架,觀眾大怒鬧上青瓦台!《朝鮮驅魔師》惹議:中國霸權激發南韓反華情緒

韓國SBS《朝鮮驅魔師》遭韓國網友批評劇情「扭曲南韓史實、大量出現中國食物」。(截自Twitter)

誰都不會想到,一個出現了中國飲食的場面讓《朝鮮驅魔師》這部講述古代朝鮮政治精英為百姓驅逐惡靈的大製作電視劇在開播僅兩集後,就因韓國觀眾的強烈抵制而下檔。這在韓劇史上從無先例。

在這個引發爭議的場面中,忠寧大君——也就是日後朝鮮歷史上最著名的世宗大王設宴接待經由明朝入境朝鮮的西域驅魔師,宴席上出現了月餅、皮蛋、餃子等中國飲食。宴會場所的裝飾風格、人物服飾和士兵佩劍也有著明顯的中國風格。

這些細節一經播出便激怒了韓國觀眾,一時之間「歪曲歷史」的指責甚囂塵上。儘管播出《朝鮮驅魔師》的SBS電視台解釋稱這些細節是考慮到了宴會發生在明朝邊境地區的背景,但並不買賬的觀眾隨即在韓國總統府青瓦台的聯署網站上展開要求停播該劇的聯署活動,參與人數在短短3天內便突破了青瓦台必須做出答覆的20萬。隨著輿論的迅速惡化,該劇贊助商先後宣布停止廣告贊助,緊接著取景地也決定不再予以拍攝協助。事已至此,SBS電視台和三家製作公司於3月26日發表聲明,決定下檔、停拍該劇;製片人、編劇和主要演員也在周末發表道歉聲明。這些聲明里提到,「認識到了此次事件的嚴重性」、「深刻感受到重大的責任」。

中國文化霸權主義激起韓國反華情緒

這樣一個場面何以受到韓國觀眾如此劇烈的抵制?《朝鮮驅魔師》停播聯署活動發起人寫道,「昨天在SBS電視台播出的電視劇《朝鮮驅魔師》充斥著歪曲歷史、附和中國東北工程的內容和場面」。

東北工程是中國社科院和東北三省從2002年起聯合開展的大型學術項目,全稱為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目前官方網頁已無法打開,但是根據百度百科的說明,該項目「旨在將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研究納入學術化軌道」、「進一步維護東北邊疆地區的穩定」。東北工程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對高句麗和渤海史的研究,其核心是將高句麗和渤海定性為古代中國地方政權。這一觀點當時在中韓之間造成了摩擦。韓國學術界認為,高句麗和渤海明確屬於韓國古代史,中國將之納入本國歷史是出於主張對間島等相關地區的歷史主權、防止少數民族獨立等政治目的。據韓國媒體報導,中國時任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曾在訪韓期間表示,若韓國不主張間島屬於古朝鮮,中國也不會再堅持高句麗屬於中國。

最近中韓兩國圍繞文化歸屬的紛爭令東北工程再次回到韓國人的視線之中。從中國網民稱泡菜和韓服屬於中國、貶低韓國文化,到《環球時報》等部分媒體的煽風點火,種種情況使韓國輿論場形成了這樣一種共識:這次紛爭是中國試圖將韓國文化納入本國的「文化領域東北工程」,《朝鮮驅魔師》是「文化東北工程電視劇」。 (相關報導: 最短命韓劇是它!《朝鮮驅魔師》劇情扭曲史實、大量出現中國食物,韓國網友氣炸痛罵「賣國賊」 更多文章

韓國忠南國立大學國語國文系教授、電視劇評論家尹錫辰向美國之音指出,雖然並不清楚此次文化紛爭是中國政府層面上推進的,還是只是中國網民的單方面主張,無法下斷論, 「但卻很難消除中國政府對中國網民的這種主張袖手旁觀的印象。從韓國人的立場上來看,中國國內確實存在著試圖歪曲韓國歷史文化的行動,因此有充分的空間可以認為這對《朝鮮驅魔師》的製作造成了影響」,尤其是「在中國資本大量持有韓國電視劇製作公司股份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