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初期,美國、澳洲、日本相繼提出針對印太區域的策略,而法國也於2018年提出自己的印太戰略,因為太平洋及印度洋均有法國領地。不過法國空軍學院講師米爾希撰文指出,中國不認同法國是「印太國家」,甚至把法國視為美國的代理人,推動具反中意圖的印太戰略。
《外交家》(The Diplomat)10日刊登米爾希(Paco Milhiet)文章,內容稱法國在印太地區擁有外交、文化、經濟、軍事影響力,而形成法國主義(French doctrine)的特殊性,其中專屬經濟海域達450萬平方公里的法屬玻里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在法國的印太戰略中是重要角色。
2021年7月,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首次訪問法屬玻里尼西亞時就強調:「透過印太戰略,我們(法國)會對太平洋地區的未來寫下雄心壯志的一頁,而我相信法屬玻里尼西亞在戰略中不可或缺。」米爾希稱,儘管太平洋地區人口僅占全球0.1%,但擁有的海域面積占全球40%。

各國紛提出太平洋策略
米爾希表示,正因占有廣大海域,亞洲國家紛紛提出與太平洋島國合作的框架。日本1997年發起每3年舉辦1次的「日本與太平洋島國領袖峰會」(PALM),2021年7月才舉行第9屆峰會;中國則在2006年推出「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
2011年起,南韓定期舉行「南韓-太平洋島國外長會議」(KPIFMM);印度及泰國2014年各自推出「印度-太平洋島國合作論壇」(FIPIC)、「泰國-太平洋島國論壇」(TPIF)。新加坡則是2012、2017年辦過部長級考察訪問,14個太平洋島國外長出席與會。
在太平洋地區有不少邦交國的台灣,則於2019年10月和美國共同舉辦「太平洋對話」(PID)。非亞洲國家也提出相關策略,包括美國的「太平洋承諾」(Pacific Pledge)、加拿大的「太平洋方案」(Pacific Shift)、英國的「振奮太平洋」(Pacific Uplift)、澳洲及紐西蘭的「增強太平洋」(Pacific Step-up)、「太平洋崛起」(Pacific Elevation)。

帶領QUAD進行海軍演習
米希爾提到,法國2002年開始與太平洋島國舉行領袖峰會,第5屆於2021年7月19日登場,太平洋島國論壇(PIF)有15個成員的領袖參加,而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瓦利斯和富圖納(Wallis and Futuna)、法屬玻里尼西亞等法國領地政府領袖均與會。
米希爾指出,法國在太平洋地區也有軍事活動,像是舉行南太國防部長會議,且和澳洲、紐西蘭成立「法澳紐三方聯盟」(FRANZ),主要進行該區域的災害應變任務。另外,法國4月在孟加拉灣帶領「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進行海上軍事演習,這是印度首度參加此演習。
馬克宏訪問法屬玻里尼西亞時,也前去最北邊的馬克薩斯群島(Marquesas Islands)及馬尼希環礁(Manihi)。這是法國史上首次有總統到訪這2個離島,米爾希稱,此行是想強調法國在法屬玻里尼西亞的地緣政治利益,包括空中連結、海底電纜及錳結核(polymetallic nodule)。
French Polynesia, with its strategic location and massive EEZ, will play a key role in France’s Indo-Pacific policy. https://t.co/OmmOi3kYex pic.twitter.com/viY5EeqP5N
— The Diplomat (@Diplomat_APAC) May 10, 2022
中國拒認法國的印太身分
米爾希稱,中國對太平洋地區擴張影響力的事蹟不勝枚舉,但和法國在該區域的領地沒有正式競爭關係,而中國也相當看重與法國的關係。不過中國拒絕接受法國合理出現在印太地區,2013年香格里拉對話上,出席活動的中國海軍官員就直言:「對我們而言,法國是在歐洲。」
儘管法國的印太戰略強調包容性,且未表明針對特定國家,但中國仍視該戰略具「反中」意圖。米爾希指出,當馬克宏2018年在澳洲宣布印太戰略時,中國官媒就大肆嘲諷。2019年4月,法國巡防艦「葡月號」(Vendémiaire)通過台灣海峽,被中國海軍下令駛離,此舉也讓中國把法國看成美國的代理人。 (相關報導: 中國與索羅門群島簽安全協定》新喀里多尼亞:中國軍隊可能近在咫尺,獨立才能確保法國印太利益 | 更多文章 )
米爾希寫道,法國在印太地區有重要資產,而要提升印太戰略,法國就要讓其身為印太強權的地位正當化並有可信度。他直言,法國印太領地集合體(FIPC)未來會是法國外交關係的主要部分,而法屬玻里尼西亞也會是法國與中國關係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