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帶來經濟衝擊,全球失業人口大增,和消費活動劇減,許多行業面臨營收銳減,或結束營業,人心焦慮、恐懼。台灣也面臨這些危及生存感的變化,都成疫情下新的壓力源,對原本社會弱勢更是雪上加霜。
台灣防疫優等生坐失改革良機:
台灣此次防疫的成果是名列全球前茅,因為人民的配合,醫護人員的犧牲及政府的「超前部署」,但我們可以表現的更好,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如:紓困方案與振興經濟的政策,還有更多的行政單位,如:司法改革、納保法人的保障不如動物、行政執行署只為績效而霸凌人民、行政法院的無作為,法律是保障人民的最後一道牆,往往卻是相反的保官不保民,所以被稱之為「敗訴法院」,這些不能保護人民的單位,就像新冠病毒,要一起除掉,國家才會健康進步!上列所舉之事,無法有效地做到像防疫超前部署的要求,當我們還陶醉在防疫優等生的同時韓國已經找到了藍海政策,給台灣朝野一個思考的方向。
韓國因禍得福:
當韓國疫情失控時新天地宗教信徒30萬人,各地方行政當局一律主動聯絡、追蹤,有症狀者立即實施檢疫。採取主動調查,全數檢疫,而加緊了韓國檢測試劑的研發,因為全數檢疫需求試劑量要很大,韓國因禍得福。
首先,當第一波疫情來襲,韓國隨即落實大規模檢測、檢疫隔離對策、大數據追蹤確診接觸史,呼籲社會減少群聚,讓疫情有機會平緩。檢視韓國這次能夠迅速控制住疫情,主要有5大關鍵如下:
1:布建事權統一、完整的防疫網。2:厚植檢測能量。3:分流隔離治療。4:公開大數據、掌握個資,病患行蹤全都露。5:地毯式宣導防疫,嚴格執行隔離檢疫。
5G通訊業者和AI智慧公司合作推出的多功能防疫機器人:
韓國推出一個叫『防疫機器人』正大受歡迎,也接到了大批的訂單。機器人感應到人群聚集後立即會啟動發出語音提示。『K-防疫』商品化研發行列,他們可以做到邊走邊消毒的機器人,通訊業者與比爾蓋茲財團合作計畫活用通訊大數據研發一套傳染病擴散預測模型,政府全力培植『K-防疫』為未來產業。到2025年投入1兆2千億韓圜,進行AI及大數據的各種研發工作。
防疫單位最近擴大應用管控娛樂場所推出的電子名簿系統:
疫情不可能一輩子都被關在家裡,所以如要求到網吧、練歌房及夜店都必須加入實名制,網吧門口設置有QR Code櫃台,消費者進入前必須先以手機掃描網頁直接連結到防疫單位的網站,確保真實資料並會顯示持有人相關的旅遊史、體溫測量,正常後才能進入消費。掃描電子名簿資訊上傳防疫單位的主機保留4週後,確保沒有感染後就自動撤銷銷毀。利用手機科技進行疫情追蹤調查,過去也用在追蹤感染途徑、管控居家隔離者,還有外來旅客健康數據監控。擴大應用於出入於樂場所實名制則為了防堵可能的群聚感染。 (相關報導: 中美大戰爽到三星?日經:台積電流失的華為訂單可望落袋,但川普恐讓南韓繳出「投名狀」 | 更多文章 )

韓國防疫有成 所製造的醫護用品也大幅外銷:
韓國所製造的醫護用品也大幅成長,包括人工呼吸器訂單已排到今年九月份;防護服出口增加了325倍;外科手套出口額增加了73倍;更值得注意的是AI跟5G的合作,推出一個叫『防疫機器人』正大受歡迎,也接到了大批的訂單;消毒洗手液也成長了77.5倍,甚至是一般醫療用品如銷往歐洲的耳溫槍、血壓計都大幅增加。就連與健康沾上邊的空氣濾清機銷售量都增加了178.5%。而支撐防疫單位能夠廣泛檢測策略,找出確診患者進而控制感染的大功臣『新冠病毒試劑』現在是「K-防疫」第一個賺錢的金雞母。4月份有103個國家向韓國採購,檢測試劑出口金額已經超過了兩億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