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澎孝觀點:黃埔搖籃裡的國家安全─「黃埔精神」與「反獨促統」的距離

民國十三年創建的黃埔軍校,如今面對兩岸關係的變化,以及國際冷戰格局的加速形成,我們更應該加速對國軍原有各兵種、兵科學校的整編改革。。(資料照,閤評網)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黃埔軍校 校歌》

黃埔軍校校歌,開宗明義的唱出了黃埔的建校宗旨與黨軍基因。不過,令人玩味的是,這個「革命的搖籃」,竟然同時搖出了「國民革命軍」與「人民解放軍」⋯⋯。

陸官校慶,國民黨重提黨軍淵源

六月十六日是陸軍官校建校96週年校慶,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一大早就在臉書上代表國民黨發文慶賀。

特別令人矚目的是,江啟臣花了很多篇幅來回顧「國民黨與陸軍軍官學校的特殊淵源與情感」特別強調:陸軍官校的起源,和國民黨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

他的慶賀貼文重提「民國13年,國父孫中山先生組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任命本黨軍事委員會委員蔣中正先生為創校校長,更於開學時頒發《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的書面訓詞,後來成為中華民國國歌歌詞,意義非凡。」

他還特別強調:國民黨這段與陸軍軍官學校的特殊淵源與情感,「國民黨一定不會忘記」,而且永遠與「支持中華民國的陸官」站在一起。

也難怪江啟臣會如此急於表態,因為,迄今為止,國民黨內所謂的「黃復興黨部」(正在改組為《退伍軍人委員會》)有相當大的比例,都是從統稱「黃埔軍校」的各軍事院校畢業的退伍軍人黨員所組成。他們既是國民黨內所謂最「堅貞」的黨員;也是深深影響著國民黨走向的黨內力量。

「國共合作」始於黃埔建校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既然重提孫中山先生創建陸軍官校的往事,那就不能迴避孫中山當年創建陸軍官校的「聯俄容共」背景。

國父孫中山(取自維基百科).jpg
國父孫中山創建陸軍官校。(取自維基百科)

事實上,江啟臣所刻意迴避的「聯俄容共」歷史,在中共黨史上,稱之為「第一次國共合作」。至於創立於1924年的黃埔軍校,其實就是蘇聯「第三國際」送給國民黨「聯俄容共」的禮物。

提起「聯俄容共」,首先就要回顧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六日,孫中山與蘇共特使阿道夫·阿布拉莫維奇·越飛(Adolf Abramovich Joffe)在上海會談後所發表的《孫中山、越飛上海宣言》(國民黨史簡稱為「孫越宣言」)

我們一般耳熟能詳的《孫越宣言》內容,僅止於:「孫逸仙博士以為共產組織,甚至蘇維埃制度,事實均不能引用於中國……此項見解,越飛君完全同意」。

但是,更關鍵的雙方協議內容則是:「中國最緊要之問題,乃在民國的統一之成功。關于此項大業,越飛君并確告孫博士,中國……可以俄國為依賴。」

事實證明:中國國民黨「以俄國為依賴」的收穫是非常可觀的;簡列如下:

一、蘇共援助1000萬金盧布,做為國民黨中央銀行儲備金,使得廣州的國民政府擁有了可觀的財政基礎。

二、蘇共援助250萬金盧布,做為黃埔軍校的開辦經費,並先後6次為黃埔軍校,從海參威運來了大批的槍炮彈藥,計有步槍51000支,子彈57400萬發,機槍1090挺。 (相關報導: 黃澎孝觀點:兩岸關係「北風北」,台灣「被台獨」兩岸關係怎麼辦? 更多文章

三、除此之外,還從蘇聯紅軍中選派了200名優秀的軍官,由巴甫洛夫將軍率領下至廣州,做為國民黨的「軍事顧問團」,協助黃埔軍校的創建和教育訓練,把黃埔軍校複製成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俄語: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им. М. В. Фрунзе)的遠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