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拜登和習近平會把台灣當交易籌碼?

拜登(右)與中國交手方式應該不會再回到歐巴馬模式(左)。(美聯社)

中國外交事務負責人楊潔篪在美國領土阿拉斯加上表演了一場驚動全球的戰狼外交戲碼,接下來美中外交怎麼演下去?最近傳出北京與華府將在氣候變遷議題上合作,而且可能把台灣當交易籌碼,有可能嗎?

會談的美方代表之一的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離開安克拉治前說:「我們清醒地來、清醒地離開,要回華府重新盤點我們的處境。」美中雙方離開後都迅速盤點,而且隔兩天就相繼出招了。

先是美國與歐盟、加拿大、英國同時在3月22日對中國就侵犯新疆維吾爾族人權而做出制裁。在安克拉治會談前夕,歐盟就透露將制裁新疆官員,會談才剛結束制裁就出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3月22日出發訪歐前發表聲明宣布制裁,聲明中沿用了他前任龐佩歐(Mike Pompeo)所採用的「種族滅絕」(genocide)這個字。

中國也沒閒著,同樣在22日晚上就宣布回敬歐盟,制裁了10個歐洲議員、官員、學者以及4個機構。也因為中國制裁多名歐洲議會議員,歐洲議會跟著宣佈暫停《中歐投資協定〉的審議。

2021年3月19日,美中阿拉斯加會談結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發表談話(AP)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因新疆問題發表聲明布制裁中國,聲明中沿用前任龐佩歐採用的「種族滅絕」這個字。(AP)

因應中俄聯手挑戰拜登

不只雙方互相制裁官員、機構,科技戰也沒停著。美國要掐死華為,中國也拿美國電動車特斯拉(TESLA)祭旗。中國以特斯拉安裝了攝影機、感測器可能拍攝敏感資訊、記錄周邊圖像為由,禁止特斯拉汽車進入軍事管制區域;部分國企和官方機構也禁止特斯拉進入。中國對待特斯拉的模式就如美國以國安理由封殺華為一樣。

雙方看似都沒有休兵的打算,接下來這場霸權爭奪戰又將如何發展?美中關係會因川普下台恢復到過去「常態」嗎?表面上的劍拔弩張私下有妥協交易的可能嗎?

先從國際面看,拜登目前面對兩個威脅是俄國與中國,而就在布林肯訪問歐洲的同時,俄羅斯外長交部長拉夫洛夫(Sergey Lavrov)扺中國訪問,兩個威權國家儼然是在向世人展現,他們將是聯手抗美的戰略伙伴。

《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學者米德 (Walter R. Mead)形容,目前是甘迺迪時代以來美俄關係是最差的時刻,美中關係則是季辛吉1971年訪中以來最壞的,至於北京與莫斯科則是史達林死後最密切的。拜登團隊如何因應中俄聯手?他們肯定不想重蹈覆轍。

拜登的國安團隊很多曾在歐巴馬政府工作,歐巴馬對俄國、中國過於溫和而吃虧的往事也深植他們腦海。在歐巴馬時代,俄國占領克里米亞,入侵東烏克蘭,進軍敘利亞;中國則在南中國海大肆擴張,網軍駭客大舉侵入美國企業與官方機構竊取機密。面對中俄的積極擴張,歐巴馬政府反制無力。 (相關報導: 顧爾德專欄:楊潔箎「非典」外交戰,中國打什麼算盤? 更多文章

歐巴馬對中國低調溫和但一無所獲

美國總統歐巴馬抵達中國杭州出席G20高峰會,但中國卻沒有提供迎賓階梯讓歐巴馬下機。(美聯社)
2016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抵達中國杭州出席G20高峰會,中國沒有提供迎賓階梯讓歐巴馬下機。(美聯社)

2009年歐巴馬首次訪華的情景,似乎注定了歐巴馬時代對中關係的低調──黑色裝扮的歐巴馬在陰暗的大雨中獨自撐把黑傘下機。他此行試圖塑造一個溫和低調形象,在敏感的人權、西藏、台灣問題都輕輕帶過,當時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漢默(Michael A. Hammer)緩頰說:「我們到此坦率提出我們認為重要的議題。我們用歐巴馬帶著尊重的風格,而不是用不必要的冒犯方式去表達。」但尊重並未換得中國的合作,氣候變遷、伊朗核武或人民幣匯率問題,歐巴馬都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