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收到台電的電費單,第一時間看完這期要繳多少電費,可能也會瞄到右邊有一行小字「本期碳排量」,後面跟著的數字通常是幾百公斤,「這是怎麼算出來的?用電和碳排放有什麼關係?這是台電想要讓我們有罪惡感,弄出來的假數據吧?」你納悶著。
當公司開始做組織碳盤查,也把台電的電費單拿出來,仔細地切割月份,把當月用電量乘以「電力排碳係數」,算出好大一個排放量,「公司減碳可是要花錢的,這個電力排碳係數是怎麼算出來的?萬一這是台電弄出來的假數據,我還得替它買單,這是什麼道理?」你噥著。
我是一位領有國家證照的環境工程技師,過去近三十年恰好都在處理電力與環保相關業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揭開能源和碳這對孿生兄弟前往碳中和路上遇到的第一個底層邏輯:如何計算一度電產生多少二氧化碳?
如何計算一度電產生多少二氧化碳?電力排碳係數計算三步驟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思考,計算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企業用的是國際標準的方法學「ISO 14064-1組織溫室氣體排放盤查」來評估自身碳排,盤查的分類方式簡單分類如下:
類別1:直接排放,如:燃燒化石燃料、洩漏冷媒、二氧化碳等類別2:能源使用,如:電力、蒸氣等類別3:交通運輸,如:交通車、差旅、物流運輸等類別4:公司從「上游」購買來的物品類別5:公司賣出的商品到「下游」類別6:其他
台電負擔全國的發輸配售電業務,同理可證,應可先盤查台電的七種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接著依據不同溫室氣體的全球暖化潛勢(GWP)換算為二氧化碳當量(CO2e),正是所謂的碳排量,加上一些台電之外其他的數據,最後將之轉換成電力排碳係數,也就是一度電產生多少二氧化碳當量。
.第一步:計算台電本身的碳排放量
台電的主要營業活動是發電給大家用,發電的燃燒行為會產生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所以就是把這三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算出來。舉燃煤為例,首先用BOM表(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單)對應台電買了多少噸煤,買了多少不代表用了多少,所以台電接著會透過用燃煤輸送到鍋爐過程中的皮帶秤量一下實際使用了多少,但煤不會乖乖讓你量體重,在爬坡道上偶爾會滾下去,就會造成重複計算,所以最後還需要用燃料盤點後之盈虧結果去微調用量,務求料帳一致,沒有偏差。
盤點燃料使用量之後,還需要用每種燃料的熱值推算總熱值後,再用單位燃料熱值的碳排轉換係數,帶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所公布的計算方法,去推算出發電產生的排放量,因此計算結果也可以跟國際接軌。
上面這些都是台電的類別1,同時也要包含台電吹的冷氣其逸散出來的冷媒等轉換成二氧化碳排放當量。接著要算類別2,包括辦公室、員工宿舍的用電量通通都要算進來。所有數據皆須經過第三方查驗單位進場查驗。 (相關報導: 害你電費暴增的兇手抓到了!家用電器耗電排行TOP7出爐,第一名超級不起眼 | 更多文章 )
.第二步:計算其他發電業者的碳排放量
接著,同樣的作法也要讓其他發電業者例如民營發電業者、再生能源發電業者、自用發電設備業者如汽電共生廠和焚化廠等的發電量及排放量都一一納入計算。每種發電的排放量計算方式都不一樣,以焚化廠的排放量為例,環保署每年會提供該年度垃圾成分分析,等於是分類出焚化爐燒的垃圾有哪幾種、量有多少,然後一樣用每種垃圾燃燒的熱值,例如塑膠的熱值比較高、廚餘的熱值比較低,分別計算其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