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上台後,美日三月十六日在東京首次舉行外交及國防首長「2+2會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防衛大臣岸信夫會談。這也是七年多來,美日再度進行2+2會談。布林肯、奧斯汀隨後轉往南韓進行美韓2+2會談。
但重中之重則是,拜登政府與中國雙方代表十八日在安克拉治會談。
安克拉治會談將由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和剛結束亞洲行的布林肯代表美方,中方則由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擔綱。這是拜登上台後,美中首次高層會談,各國都嚴密注視拜登政府要如何與北京管控嚴重分歧,其中之一正是台海。
不同於日前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視訊會議採取不點名中國態度。在2+2會談前,布林肯與奧斯汀就先聯名投書《華盛頓郵報》,直言此次訪問日本和南韓兩個美國最親密的亞洲盟友,目的之一就在於展現一個抗衡中國挑戰的聯合陣線,「當我們須反擊中國的挑釁和威脅時,集結力量能使我們更壯大」。

布林肯的強硬不代表美國無條件挺台
在美日2+2會談後,雙方發表共同聲明,直接點明「美日承諾對於中國有危及區域穩定的行為必將反制」。
除了東海問題外,布林肯在記者會上直接指出:「中國以強迫及侵略手段,系統性地侵蝕香港自主,損害台灣民主及迫害新疆及西藏地區人權,並公然違反國際法,宣稱擁有南海主權。」「若中國持續以強迫或侵略手段以遂行其願,必要之時我們會予以反擊。」
在安克拉治會談前,布林肯這樣強硬的措辭無疑會讓北京難堪,而北京官媒除了報導2+2會談程序外,對於美日聯合聲明內容則是略過不表,顯然是在等安克拉治會談後,才會定調表態。
但布林肯的強硬不代表美國對台灣的無條件支持。
在安克拉治會談前,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三月三日先發布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指南,其中針對中國在國際規範與區域和平上過度侵略的行為,美國強調將會直面對抗。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安全戰略指南明確表示會支持台灣、關鍵的經濟及安全夥伴,符合美國長期承諾。但對於台灣是稱呼「這個主要的民主政體」(Taiwan, a leading democracy),換言之不是以「國家」定位台灣。不過隨後,布林肯在三月十日出席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時,又公開稱呼台灣是“country”。
中國藉疫苗逼巴拉圭與台斷交
布林肯是在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上,回答韓裔共和黨議員金映玉(Kim Young)詢問,華府是否會邀請台灣出席首屆民主峰會時, 布林肯回答說:「我絶對承諾會做這件事。我和你有共同看法,台灣是一個強健的民主政體、並有十分強大的科技力量,不僅是對它的人民能做出貢獻,也是個能對世界有貢獻的國家(country)。台灣處理新冠肺炎,也是個極佳例子。」布林肯並表態示支持台灣加入世衛組織(WHO)。 (相關報導: 美日聯手抗中,力挺台海和平!共同譴責中國擴張行徑,日媒警告「菅義偉政府已處在十字路口」 | 更多文章 )
“country”有時候是指國家,但也可以是指主權國家中的一個行政實體。布林肯內心的 “country”是什麼?美中台三方都可以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