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台灣這個「國家」被美國吃豆腐?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國會聽證上說,要邀請台灣參與民主峰會,並稱台灣是可對世界做出貢獻的「國家」。(美聯社)

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上台後,首場美中國安外交高層對話將於3月18日在美國阿拉斯加舉行。這場全球關注的會議登場前,拜登政府對外頻頻大動作出擊,明顯地在為這場會議暖身。這一連串動作劍指中國,當然也讓台灣脫不了干係,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布林肯稱台灣為「國家」(country)。布林肯這句「國家」是口誤?挑釁?還是吃台灣豆腐?

阿拉斯加之會,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擔綱。而美國之前一連串暖身動作從3月9日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上將開啟,他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稱,中國有可能在6年內犯台,並稱美國須定期檢討對台海「戰略模糊」(strategy ambiguity)政策。

為什麼是6年?因為2027年是解放軍「建軍百年」紀念,也是中共19屆5中全會提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富國和強軍相統一」期盼能實現的日期。戴維森的談話一方面是要爭取增強美國印太區域軍備,另一方面強調在中國武力威脅下,美國要強化與區域內盟友的軍事合作。他也說,印太司令部會派員協助台灣的「漢光演習」。。

美將邀台灣這個「國家」參加民主峰會

接著3月10日布林肯在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上說,將邀請台灣參與拜登計畫舉行的民主峰會(Summit for Democracy),聽證中他一度稱台灣為「國家」(country)。

去年春天大選期間,拜登曾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上倡議,若當選會在一年內舉行民主峰會,「聚集世界民主國家強化民主體制」,「真誠對抗那些倒退中的國家並凝聚共同議程」──「倒退國家」當然包括中國。布林肯在聽證會上說:「台灣有強大的民主與科技力量,是個不只能貢獻於其人民,也可以對世界做出貢獻的『國家』,新冠肺炎就是個好例子。」

布林肯口誤將台灣稱為「國家」的可能性高嗎?猶記得2月3日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在記者會被問及美國是否還支持「一個中國」政策時,他還先翻找出預備好的答案,才謹慎地說:「是的……我們的政策沒有改變。」可見國務院在談台灣問題時格外謹慎。布林肯口誤可能性恐怕不高,更可能是刻意要對北京表態。其實,宣稱要把台灣拉入民主峰會,就表明了台灣這個政治實體──不論是否是「國家」──它的未來不是北京說了算數,台灣是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的盟友,美國是有影響力的。

對拜登而言,民主峰會是讓美國重整盟友隊伍,在意識形態層次與盟友取得共識的機制,這不是北約這種緊密的結盟,但也不只是如韓裔國際問題專家、小布希時代的白宮的國安局亞洲事務主任車維德(Victor Cha)的理論,過去美國與台、日、韓等亞太國家是透過雙邊結盟形成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幅射型網絡,藉以施展對區域的軍事影響力。 (相關報導: 美日印澳「反中包圍網」成型,解放軍怎樣接招?第三艘航母2025年正式服役,「反介入」範圍將擴及西太平洋 更多文章

2021年3月12日,美國、日本、印度與澳洲4國領導人以視訊方式進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AP)
3月12日美、日、印、澳4國領導人進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線上峰會,決定反擊中國「疫苗外交」(AP)

川普時代把台灣納入盟友網絡

把台灣納入美國盟友網絡,其實是從川普時代就有很大進展。例如,美國、日本利用「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平台,讓台灣與美日其他盟友合作交流;美國也把台灣納入南太平洋島國的對話網絡,更透過所謂「非紅供應鏈」的組建,把台灣拉入美中科技對抗的「美國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