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會不會澀口的關鍵,就在這5秒!如何判定可以放茶包的完美溫度?

紅茶要泡得好喝,方法只有一個!(圖/Afternoon Tea@facebook)

紅酒有所謂「濃醇」的說法,紅茶也是一樣,在鑑定其特色時,只要同時具備味道、香氣和茶色三者,就可以稱得上是「濃醇」的紅茶。

液態的紅茶無法像食物透過咀嚼來品味,而是在入口的瞬間嘗到味道。這個味道沒有鹹、辣甚至如砂糖般的甜膩,但苦澀中混合著些微的甜、鮮和苦,而這些便造就了紅茶的味道。

澀味是紅茶最大的要素之一,是來自於紅茶中的兒茶素,又稱為「單寧」(Tannins)。單寧指的並非不好的澀味,而是會與香氣結合產生的茶香。單寧太少則茶味不足,太多就只喝得到澀味,只有適當的含量能稱得上濃醇,「喝起來最像紅茶」。這種說法雖然聽起來曖昧不明,但卻是對紅茶的一種肯定。

針對紅茶的氣味做分析,大約可以得到三百種以上的香氣成分。

若以花香來比喻,包含了玫瑰、紫羅蘭、鈴蘭、桂花等;以水果來說則有青蘋果、麝香葡萄、木瓜、山竹、桃子等。除此之外還包含了青菜和綠草的香氣,以及森林裡樹木、落葉和土壤的氣味。總而言之,以人類的嗅覺來說十分難以辨識完全。

舉例來說,一般認為個性強烈的大吉嶺紅茶有著麝香葡萄和香檳的氣味,而中國的祁門紅茶則帶有焦糖和蜂蜜的香氣。另一方面,斯里蘭卡的烏巴茶(Uva)一旦受到季節影響,便會產生玫瑰花與薄荷般清爽的甜味,沖泡時的香氣會讓人聯想到許多芳香。

紅茶的最後一項要素為沖泡後的顏色,一般稱為「茶色」,這也是三大要素中最容易理解的部分。紅茶的茶色大部分是橘紅色,茶種不同,色調濃淡也會有所差異。

也可以用茶色來說明紅茶的特色,例如大吉嶺的春茶有著透明的淡橘色,阿薩姆的茶色是帶有些許黑色的深紅,斯里蘭卡康提所生產的紅茶則有著紅寶石般清透明亮的紅色等。這樣的說法不僅容易理解分辨,也會讓人更想實際品味一番。

在各種飲品當中,紅茶算是個性較弱的一種,無論味道、香氣或茶色都相較淡薄。正因為如此,在品嘗時可以盡情發揮想像,例如喝起來是什麼味道、有什麼感覺、類似何種香氣等。

評茶師會簡單只用一句「濃醇」來形容,但一般人在喝紅茶時不妨就能用大家都能理解、會讓人也想品嘗的表現來傳達紅茶的魅力。

五秒決定紅茶的美味

二○一二年二月NHK BS Premium頻道的紀錄節目「愛因斯坦之眼」針對紅茶進行了一項實驗,最後得到一個結論。

「紅茶要泡得好喝,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以含氧量高的熱水來沖泡。」

關於如何泡出紅茶完美的三大要素(味道、香氣、茶色),英國人根據數百年來的經驗歸納出所謂的「黃金原則」、「八大鐵則」、「十項要件」等,並以此為依據遵循至今。

然而,就算嚴格遵守這些原則,有時候泡出來的紅茶還是有可能味道太淡,或是香氣不足、茶色太淡,甚至還會喝到熱水的味道⋯⋯若為了避免這樣的失敗而增加茶葉分量,則又變成澀味太重,口感苦澀。

因此,泡紅茶時真正要遵守的原則只有一個。

「觀察熱水的沸騰狀態,在水中氧氣尚未燒光之前熄火。」只要做到這一點,可以說就能完美泡出美味的紅茶了。 (相關報導: 喝奶茶到底要先加紅茶,還是先加牛奶?一探英國人正統午茶文化! 更多文章

將茶葉放入茶壺中,一口氣沖入剛煮開、含氧量高的熱水,這時茶葉表面會附著著細微到幾乎看不見的氧氣泡泡,藉由這些氧氣泡的浮力作用,茶葉會飄浮在水的表面。不一會兒,當氧氣泡消失在水中時,茶葉會因為含有水分而慢慢沉入底部,隨後又會透過熱水的對流作用再一次輕輕浮上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