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中全會11月登場,非典型安排引發猜想:習近平會關注疲軟經濟還是香港問題

中國建國70週年慶祝活動。(BBC中文網)

一次對外界頗為神秘的會議下周將在北京召開,雖然會上很多細節不會向外界披露,但關注中國局勢的人都不應錯過這個日程。

這次會議是11月28日至31日期間舉行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多數人提到它時直接稱為「四中全會」。

在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中美摩擦以及香港示威不斷的情況下,中共領導層是否會通過這次機會釋放新信號值得關注。

「四中全會」是什麼意思?

這次「四中全會」全稱叫「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具體來講,就是2017年召開的「中共十九大」上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第四次全體會議。中共中央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機構,中國常說的「黨中央」指的就是這個機構。

參加這次會議的是十九大上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委員,人數超過200人。他們當中包括中共和中國政府主要部門負責人、各省省長及黨委書記以及軍隊主要負責人。這些委員可以召集召開每五年舉行一次的中共黨代會,有人事任免權,也可以提名中共最核心的團體—中央政治局常委人選。

這種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簡稱為「中共中央全會」,許多對中共和當代中國重要的決策都是在這些會議上作出的。比如1978年舉行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通過了「改革開放」的決定。

這次會議的特殊時機

習近平出席中共建政70週年活動
 

按照規律,每屆中央委員會會在五年任期內召開多次中央全會,通常為五年七次,每年至少一次,但這次是個例外。中共中共十九大之後,中共在十九大結束後的第二天召開十九屆一中全會,又在2018年「兩會」修憲前連續召開二中、三中全會。這次十各種九屆四中全會和三中全會之間時間相隔超過一年半,為近年少見。

這一年半間發生了許多讓中國頭疼的事情。中國與美國的貿易爭端升級為貿易戰,同時與西方大國外交摩擦不斷;中國經濟不見景氣,今年增長目標為30年來最低水平;香港爆發1997年後最大規模示威,持續超過四月。因此四中全會格外引人關注。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高敬文認為,這種拖延「有些奇怪」。「其中一種可能的原因是習近平感覺到中央委員會內部有人對他修憲、在貿易戰中缺乏讓步以及他集中權力的方式有不滿,」他對BBC中文這樣表示。「他們不想展示出這種意見分歧,但現在他們可能達到了某種程度的共識。」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中間的間隔更多是形式問題。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學者裘德・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與邱明達日前撰文指出,由於2018年罕見連續召開二中、三中全會,所以間隔這麼久才召開四中全會可能是「日程安排」問題。

四中全會談什麼?

2019閲兵式上習近平畫像出現
中國剛剛舉行過盛大的閲兵儀式。圖為10月1日,習近平畫像在天安門廣場上出現。

根據中國共產黨傳統,每次全會通常有相對固定的主題,持續多天。比如一中全會進行黨內換屆,二中全會進行政府換屆,三中全會討論經濟問題,四中全會主題不盡相同,但大多與「黨建」有關。

新華社報導稱,這次全會將會討論的主要話題包括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時中共中央政治局還會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 (相關報導: 「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問題,就是不守承諾!」美國國務卿談香港,感嘆北京「一國兩制」說話不算話 更多文章

根據習近平此前講話,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涉及中國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各個方面的制度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