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召開會議,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簡稱「十九屆四中全會」)於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聽取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文件稿在中共黨內外徵求意見的情況報告,並根據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後,將提請「十九屆四中全會」進行審議。顧文思意,討論意識形態問題應該是四中全會的主軸,也符合以往全會的慣例;但這次全會延宕了一年多才召開,難免引起外界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由於中共2018年初罕見地連續召開二中、三中全會,間隔這麼久才召開四中全會,可能只是日程安排的形式性問題而已;有人則從「克里姆林宮學」(Kremlinology)的觀點,在中共內部權力鬥爭的問題上做文章,認為習近平的政策失誤,權力受到挑戰,因此要借四中全會掀起新權鬥,以保其權力地位。但現在中共宣布會議即將開鑼,難道就此推論,習近平即可「穩坐釣魚台」了嗎?依習近平擬訂的施政藍圖,中共「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歷史交匯期」;而現在到明年,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因此這次四中全會非常重要,要如何決定勝負?關鍵可能像港媒所說,必須跨越下列三座大山: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趨緩、中美貿易戰火持續燃燒、香港「反送中」運動欲罷不能。這三座大山綿延相連,這才是中共領導階層對召開全會,必須深思熟慮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