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這樣能讓勞保不倒、勞工領到年金?

想推勞保年改就引發抗議與爭議,但如果現代貨幣理論是真的,那由政府無限制挹注即可解決問題。(圖/DSCN0023@flickr)

上周號稱史上最龐大、金額高達1.9兆美元(約54兆台幣)的刺激方案通過,如果加上去年川普推動的紓困等措施,再加上2017年底川普的大規模減稅方案,來來往往算一算,美國政府未來幾年等於多了4兆多美元的支出與債務,儼然是一付債多不愁狀。

從撙節掛帥到要求財政支出加碼持續

實情也確實如此,不論是各國政府、或是向來力持「嚴守財政紀律」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對政府債務、財政赤字的重視與「介意」程度,算是達到一個新低點。2008金融海嘯時,IMF開給陷入危機國家的「良藥」是要撙節、減少債務、恢復財政紀律,英國政府主動大幅削減預算,美國歐巴馬政府要擴大財政政策,也被國會赤字鷹派七折八扣。

時隔12年後,世界碰上疫情沖垮經濟,沒有例外的都以大幅擴張政府支出支撐經濟,原有的社會福利制加碼、直接發錢給所有家庭、補貼受創企業…..,12年前的財政鷹派、到處要政府撙節的IMF,這次發表的建言,是擔心各國政府太早減少與撤出財政支出對經濟的支持,等於要各國政府繼續撒錢,至於什麼赤字、債務,嗯,就不怎麼提了。

會有此改變,原因應該不止一端:海嘯後的撙節後來被證明失敗,反而加劇經濟衰退,因此這次無人再高峰撙節旗幟;再者,疫情的衝擊更勝海嘯,直追大蕭條,所有政府必然是先救眼前災難再說,赤字、債務慢慢再談。當然,還有一個因素讓政客們膽氣更壯─現代貨幣理論的崛起。

從非主流邁向主流中的現代貨幣理論

現代貨幣理論是上世紀70年代就出現的老古董,一直被打成「非主流」,但近年在政界影響力日益升高,去年民主黨桑德斯參與黨內初選時,就倡導此說;出身學界、曾任美國參院(民主黨幕僚)首席經濟學家的凱爾頓(Stephanie Kelton),被視為現代貨幣理論的「先驅與主要學者」,她去年出版的《赤字迷思》(The Deficit Myth)算是要了解此說的基本讀物。

依照現代貨幣理論的說法,過去對平衡預算的執著、對赤字的害怕,都是毫無必要且錯誤的作法。凱爾頓在書中開宗明義說出的「赤字6大迷思」(意指其為過去錯誤的想法)就包括:政府應如家庭一樣的計劃預算、赤字代表超支、赤字代表債留子孫、赤字有害並會擠壓民間投資、赤字使美國依賴他國、社會福利把國家推向長期財政危機等。

簡單的說,這派理論主張「財政政策貨幣化」,主權貨幣國家不要去借外債,政府可不受財政情況約束(如預算不足),只要創造出貨幣即可,唯一可約束政府創造貨幣的因素在通膨。

凱爾頓在書中拿2019年美國政府7160億美元的軍費支出舉例說明,她說沒有任何人質疑如何支付這個軍費,較前1年增加的800多億美元軍費,政府也不必提高稅率、也不用從人民存褶挪借;可以如此作是因為政府對美元有特殊力量,財政部指示聯準會代其付款,聯準會在付款對象的銀行帳戶「輸入數字即可作到」─他們形容聯準會的角色叫「美元記分員」。 (相關報導: 呂紹煒專欄:鷹鴿對決 更多文章

花錢不眨眼,最受政客歡迎的理論

坦白說,大部份當權的政客都會歡迎這種理論,這讓政府舉債花錢顯得更理直氣壯、更不受約束;不必加稅、免除債留子孫罪名、不會影響民間投資…..,就能打開財政水龍頭拚命花,爽快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