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外交官驚爆,是菜英文害得蔡英文論文沒影沒隻

在論文追查過程,連帶發現,蔡英文在1980年間,還是國民黨威權統治的黨國時代,正是只要有關係就沒關係的黑暗時代!正是不服從就吃人不吐骨頭的時代,這不就是轉型正義,所要求追查究辦回復的公平正義與價值尊嚴嗎?(資料照,盧逸峰攝)

駐德外交官謝志偉,寫長文舉毫不相干的例子,來辯護總統蔡英文所以被誣蔑成沒有博士論文,完全是由於北卡大學的林環牆教授的英文菜,誤解了APPARENTLY的意思,就求證太少,假設太多的遽下結論。

林環牆教授對此回應---蔡英文這麼離奇的「博士」歷程,聽說還有英派外交官留德博士相挺,真是嘆為觀止了。

看謝的長文大罵調查蔡英文論文門的人們,明明只因為他們認定蔡英文是綠皮藍骨的統派,要拉下蔡英文。政治動機如此強烈,卻如此扯謊,羞是不羞?

謝拿出字典舉例句,來證明他的指控APPARENTLY擲地有聲。

1. Apparently it's going to rain today. / The train was delayed, apparently due to leaves on the line.

2. I thought they were married but apparently not (=they are not).

3. An 80‑year‑old woman was badly hurt in what the police describe as an apparently motiveless attack an attack with no obvious purpose.

我的讀後感是,謝的例句apparently不會造成聽和講的人,因誤解而對槓,除非是有人要故意偏聽搗蛋。依照常識,像上述例句這樣的對話,通常不會存有雞同鴨講的困擾。大家都可以理解,雖然肯定可能是這樣,但仙人打鼓有時錯,也還是有難以想像的意外可能。重點是,沒有意外是大家普遍接受的通例,而意外就是獨特的特例。

謝志偉企圖用否定通例的普遍認知,自圓其說地,非用特例來搶佔立論點,不就是證明自己是偏聽偏私?是護短誤導嗎?

生活小常識,我們說話時,當然是會表達我們的認定傾向,但為避免太過主觀定見落人口實,經常會使用apparently用以表示客觀,並無暗藏機鋒故弄玄虛,或故意誤導聽者錯解的用意和動機。雖然沒有明文規定,這只是文明人講話時通行的表達方式!

從LSE的圖書館員RUTH ORSON的信文來看,如果硬是要偏執地以偏概全來惡攪惡解apparently never received,以謝志偉的英文能力來論,這就很誠實嗎?難怪在美國大學教書、生活,語言溝通無障礙的林環牆教授,連BIRD都不BIRD!

謝大使的文章,官大學問大,對不同想法的人,除了鄙夷不屑,也充分表現出借題發揮貍貓換太子的心術。我GOOGLE謝在文章中的一段指控----「仇恨」(實在沒有更恰當的用語)主導的情緖影響下,連史明逝後都難逃「自我作賤」的殘酷誣衊,只因史明挺小英連任。所有這些都指向一件事:恨致眼瞎。 (相關報導: 風評:管中閔也不會認同校長們為蔡英文論文舉手背書 更多文章

結果,(就算只選用關鍵字---史明逝後都難逃「自我作賤」的殘酷誣衊----)也通通指向,只單獨出現在謝志偉的臉書中!請問,謝志偉如此自導自演,想要戳瞎誰的眼睛呢?特此建議謝大使不妨讀讀看,我刊在風傳媒對中華民國首腦的呼籲---「讓史明歐里桑可以人如其文,文如其人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