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專欄:低民望當選,香港首位女特首要以柔情化戾氣

2017香港特首選舉,林鄭月娥被視為是低民望下當選。(AP)

香港終於出現了一位女特首!兩個多月前才宣布參選的前政務司長林鄭月娥上周以777票在「小圈子選舉」中勝出,成為歷史上首位女性行政長官,也是香港開埠史上第一位女性出任最高級行政官員。

從選前各種民調的綜合數字看,她是低民望當選(市民支持度比主要對手低逾十個百分點),這似乎不合情(民情),但在現行制度和撕裂社會下,看來是合理的結果,也可以說是預期的結果。

這場被形容比上届「乾淨」的特首選舉,由於三位候選人──前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和前高等法院法官胡國興曾為官數十年,都經過嚴格的「品格審查」,熟悉選舉程序和政府運作,表現都「循規蹈矩」,從競選論壇上正面交手的言論,到傳媒披露出的「材料」,都沒有甚麼爆炸性,頂多是指女司長自視甚高,不好相處;而男司長hea做(即漫不經心),不跟隨團隊,之類瑣碎小事,可觀性不大。而前法官早被定性為陪跑,更無殺傷力。

2017香港特首選舉26日投票,林鄭月娥最被看好,但許多香港本土派民眾認為她是北京的傀儡,在會場內抗議(AP)
2017香港特首選舉,林鄭月娥當選,但許多香港本土派民眾認為她是北京的傀儡,在會場內抗議(AP)

然而,一直渴望有選票的香港人還是透過網上空間自由表達,包括散發一些互為矛盾的中央「欽點」傳聞,令這場似乎可預知結果的選舉仍予人想像的空間,以為可創造奇跡。正如以365票落敗的曾俊華在「敗選感言」中說:「今次這場選舉,我好像和全香港人一齊發了一個夢,直至今日,我們終於夢醒了。」

這是個很典型的「建制派」候選人的「感言」。跟希拉里2008年「退選」和去年「敗選」所表達的感言不同,她雖然呼籲支持者改為支持同黨的奧巴馬和鼓勵支持者放下歧見,給特朗普領導美國的機會,但兩次演講都充滿濃濃的感情,坦承對結果失望和感到痛苦,而且是「長時間的痛苦」,畢竟選戰長達一年半。

回頭看我們的曾俊華敗選演講,雖有近似的文字內容,但不太觸動人心。不是他不够真心,而是選舉制度的荒謬性早已存在,兩位熱門候選人根本就是制度的得益者,不到兩個半月輕描淡寫般的競選工程,「付出」實在有限。

2017香港特首選舉26日投票,候選人曾俊華(AP)
2017香港特首選舉中候選人曾俊華民望再高,都註定難以當選。(AP)

所以,除了反對派政客、激進網民有即時性的的例牌反應或反對外,一般市民只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主要是最具實力的兩位候選人都是所謂的「AO(政務官)精英」,思維模式相近,甚至連星座也相同(都是金牛座),有相當的同質性。廣義上來說,兩人更分別有其前上司曾蔭權、梁振英的影子。

林鄭被對手粉絲標籤為「梁振英2.0」,一方面是借此攻擊她上台之後會令社會繼續撕裂,不利於和解。另方面是,她在知悉梁振英不尋求連任的決定而「不能不重新考慮參選」時,自稱是「梁振英最緊密的合作伙伴」,公開為這位提名自己出任特區第二把手的前上司抱打不平,指「社會對他不太公道」。難免被人視為會延續梁振英路線。

而曾俊華又何嘗不是「曾蔭權2.0」──他在《競選宣言》中特別提及三十多年前在哈佛大學讀書時遇到前來進修的曾蔭權,並在他的鼓勵下返港加入政府。他也是曾蔭權的首位特首辦主任,並由曾蔭權提名出任財政司長。在上届特首選舉前,就有傳聞曾蔭權向中央推薦他出選,只是當時的中央官員屬意唐英年──他後因龐大的「住宅僭建」等醜聞而落選。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中央以選舉懲罰港人的『叛逆』 更多文章

難怪林鄭在論壇上被問及兩人有什麼不同時,竟脫口而出:他是男人,我是女人。所以,對務實的港人來說,哪位勝出都無所謂。而比較起來,口齒伶俐又主管政務的林鄭顯然跟中央官員溝通較多較好,較獲信任而得到支持。

2017年中國「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登場,全國人大第12屆第5次會議,香港特首梁振英(AP)
香港人認為林鄭月娥有梁振英的影子;曾俊華又何當沒有曾蔭權的影子?圖為梁振英出席2017中國兩會。(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