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媒體報導,中共近期正在翻修擴建距台灣最近的福建龍田與惠安兩座軍用機場,包括進行延長跑道、增加停機坪等工程。部分學者專家推論這兩座機場在翻修後,可能作為武力犯台時戰鬥機轉場,或是在承平時期進駐戰機,對我進行「軍機擾台」的灰色地帶行為之用。
然而,除前述用途外,亦不能排除共軍翻修擴建這兩座機場,是其提升東部戰區戰略投送能力的一環,以便做為武力犯台時的「投送保障點」,供直升機裝載部隊及物資起降,執行對台灣本島之跨海空中機動作戰。
強化戰略投送體系以求犯台速戰速決
在共軍的軍語中,「戰略投送」是指「為達成一定的戰略目的,綜合運用各種運輸力量向作戰或危機地區投入兵力集團的行動」。在武力犯台作戰中,共軍要遂行的戰略投送任務,包括「作戰部隊機動」、「空降作戰部隊空中投送」、「特種作戰部隊投送」、「物資裝備投送」、「戰略衛勤力量緊急前運」和「傷病員後送」等;並視之為武力犯台作戰中,達成「東進太平洋擴大戰略縱深,以拒敵於千里之外」,與在聯合登島作戰中「壓制與破壞敵方防禦體系,有效對敵實施威懾和戰略打擊」等目的之重要手段。
在共軍原本的規劃中,是希望本次軍事改革於2020年初步完成時,能將戰略投送能力提升至符合武力犯台作戰的需求。但分析公開文獻所刊登中共學者的相關著述,可看出共軍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共軍近年也陸續採取一些措施,希望能盡速提升戰略投送能力,以便對武力犯台作戰之「速戰速決」提供足夠的保障;其方法之一就是:搭配軍事改革後聯合後勤保障網路的調整,強化東部戰區內「戰略投送體系」的建設工作。
共軍的戰略投送體系,是由一系列分佈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規模的投送基地及投送保障點所構成;包括戰略腹地的「中心投送基地」、重要戰略方向的「方向投送基地」、「投送保障點」和海外投送保障設施。目的是將「兵力、物資預置與直接投送結合」,將「後勤保障與作戰指揮融為一體」以提升戰略投送能力。
整個戰略投送體系的核心是「中心投送基地」與「方向投送基地」。這兩種基地是常設性質,採軍民共建或軍隊自建的方式設立,著重運用先進的軍事物流技術,來執行部隊、物資與裝備的快速轉運投送,是共軍戰略投送體系的重要節點,與實施部隊遠程投送的平台。
兩機場都在台灣長程精準火力威脅下
至於「投送保障點」則是視任務需要才開設,原則上為非常設性;但在武力犯台作戰等特定任務上,由於假想敵與作戰範圍明確,共軍會預先依據軍事計畫進行規劃,甚至完成初步開設。
位於河南鄭州的「中心投送基地」已在2017年進入運行階段,並實際參與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防控狙擊戰,發揮了一定的功能。在鄭州中心投送基地完成後,共軍持續推進戰略投送體系建設,以形成輻射各戰役方向、網路覆蓋中國大陸全境的戰略投送體系。目前已知在東部戰區轄區範圍內的浙江省沿海地區,於2016年年底時就已經設立了至少兩個海上投送基地。 (相關報導: 中俄聯手上月球!攜手對抗美國太空霸權,兩強決定合建月球科研站 | 更多文章 )
根據共軍的設計,戰略投送基地直接歸屬鄰近的聯勤保障中心,採取「聯勤保障基地—聯勤保障中心—戰略投送基地」的領導管理模式。鑒於目前擴建中的龍田與惠安兩機場,離負責支援東部戰區的無錫聯勤保障中心均超過940公里,做為「方向戰略投送基地」的可能性較低;但這兩個機場距離台灣本島分別僅有170與190公里,研判是做為「投送保障點」,以接收從「中心投送基地」或「方向投送基地」投送的部隊、裝備與物資。換言之,這兩個機場不僅是中國大陸境內各地朝東部戰區投送行動的末端,同時也是戰區部隊投送至台灣本島周邊的出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