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安觀點:公投烽火連天,民怨四起衝擊民進黨

萊豬食安爭議、重啟核四公投、水利會官派、中天關台……各種因素相互震盪、升溫,政治海嘯迎面而來。(資料照,柯承惠攝)

「民無信不立」一個不誠實的政府,就是一個不道德的政府。蔡英文「藻礁永存」選前騙、選後變,還值得信任嗎?

2018年民進黨九合一大選慘敗,認為公投綁大選是主因。因此,2019年再修《公投法》,間接在2020年總統大選與公投脫鈎,贏得勝利。蔡政府進入第二任就更肆無忌憚、倒行逆施,造成民怨沸騰,公投議題再度發燒,今年2月26日中國民黨發起的反萊豬公投已創下連署70萬份的紀錄,這是2017年《公民投票法》修正以後,以最短時間達成最高連署份數的紀錄。

國民黨的反萊豬護食安、環團的珍愛藻礁公投連署等如火如荼進行。因此,今年八月「公投日」,目前已有「重啟核四公投」成案。如果「反萊豬」、「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公投成案,當天將有四項公投案。一旦四項公投審查成案,面對民意最強反噬,讓執政的民進黨倍增壓力,就是下架無德無能蔡政府的開端!

公投民意反噬,雙標黨原形畢露

公投法原先規定,公投案成立期間若有全國性選舉應與其合併。但在2019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公投法修正條文,規定「自2021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公投,並將公投日定為當年八月第四個星期六」,讓公投與大選脫鉤。此舉引發社會爭議,部分人士擔心因此導致投票率下降,傷害公投直接民主的內涵。

蔡政府2017年核定《能源綱領》修正案,推動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多年來不斷宣示全台不缺電,但政府推動再生能源目標年年跳票,加上全台用電成長量超出預期,以及核二廠1號機提前除役,預期缺電惡夢將在今年浮現。在野黨與公民團體的公投直球對決,也讓雙標黨原形畢露。

一、核四啟封商轉發電公投

2019年6月公投法三讀通過後,確認下一次全國性公民投票將不會與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同時舉辦,且根據修正後之公民投票法,下一次公投將訂於2021年8月28日舉行。

2019年3月4日,由黃士修領銜提出「重啟核四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中選會前年12月公告連署人名冊查對結果統計表宣布成案,符合規定的連署人數為30萬7903人,經戶政查對及中選會審議後成為第17案全國性公民投票,確定於今年8月28日進行公投投票。

台灣放棄核四,不僅犧牲了2700 MW的無排碳發電裝置量,而且浪費了公帑3000億元。(胡僑華提供)
台灣放棄核四,不僅犧牲了2700 MW的無排碳發電裝置量,而且浪費了公帑3000億元。(胡僑華提供)

2020年7月27日,監察院針對中選會對「核四啟封商轉發電」公投提案,未辦理聽證會即通過公投案的決議,由監委田秋堇、趙永清、楊芳玲所提的調查報告,要求行政院及中選會檢討改進。此提案原為2018年3月29日,以核養綠提案送審階段原始公投主文一部分,為「您是否同意:為避免非核家園政策所導致之空氣污染與生態浩劫,應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一項;以終止非核家園政策,重啟核電機組,進而保障人民享有不缺電、不限電、不斷電與低廉電價的自由」,中選會認為提案主文涉及違反一案一事項、未具客觀及中立性等疑慮,發函要求更正。該案最終更名為「您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 (相關報導: 萊豬公投達標送中選會 民進黨痛批江啟臣:不擇手段操作政治對立 更多文章

但經濟部在2019年1月31日對外說明「以核養綠」難以執行,因地方民意反對、核廢料無處去、延役申請已超過期限等原因,宣布不可能延役核一、二、三與核四重啟。對此,以核養綠公投領銜人黃士修痛批,前經濟部長沈榮津「公然說謊」,根據公投結果,就連核電廠附近居民也多數支持以核養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