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統派該如何在台灣重振?

同時高舉兩岸旗幟促統,不只讓統派被台灣人視為專制政權的應聲蟲,還讓中共認為統派在搞兩個中國,最後的結果是統派自相矛盾又兩面不是人!(作者許劍虹提供)

90年代興起的台灣統獨之爭,在進入21世紀之後逐漸為藍綠之爭取代,因為台灣無論是由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都沒有辦法突破兩岸不統不獨的現狀。國民黨與民進黨都不想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國民黨沒有辦法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民進黨則受到美國「一個中國」政策和中共「一個中國」原則的「雙重制約」,沒有辦法帶領台灣走上法理台獨之路。不統、不獨與不武的現狀,成為了美國、大陸以及台灣藍綠兩黨的「最大公約數」。

所以自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以來,統獨之爭逐漸退居次要,轉變為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政權爭奪之爭。統一與獨立,充其量只是藍綠兩大陣營團結進而鞏固本身基本盤的動員口號而已。這裡筆者使用藍綠兩大陣營,而不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原因,是因為其實近年來國民兩黨都很少直接喊出兩岸統一或者台灣獨立的訴求,這類口號都是由雙方的側翼政黨或團體喊出。

雖然統一與獨立都不可能成為現實,但是兩種思想在今天的台灣還是遭到不平等的待遇。高喊「我主張台灣獨立」口號,衝撞憲政秩序的青年學子,即便無法獲得社會百分之百的認同,卻被普遍視為無私又勇於挑戰強權的理想主義者看待。倒是主張兩岸統一的老人,無論他們主張的是哪一種形式的統一,都會在第一時間內被扣上「賣台」的帽子,甚至遭到類似於「村八分」的社會抹殺。

為什麼統派會在台灣失敗?何以許多內心渴望兩岸統一的人,如今都不敢公開講自己希望統一?這固然有許多不利於統派在台灣發展的客觀條件所導致,比如在大陸生長的外省第一代快速凋零,年輕世代出生成長於台灣,自然比較容易受民進黨推廣的本土化教育影響。還有中共經濟、外交與軍事影響力與台灣差距懸殊,想要爭取有利於台灣的統一模式越來越困難等等。

除了極少數的「紅色統派」外,沒有一個思想正常的台澎金馬居民會樂見自己習慣的「中華民國體制」被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內。隨著統派越來越難以說服台灣多數選民相信,所謂的統一不是台灣被大陸吃掉,願意支持統一的人便越來越少。一旦當統一成為票房毒藥,就連國民黨都會與統派保持距離。所以統派之所以衰弱,關鍵還是統派沒有辦法說清楚兩岸究竟該如何統。

統派的最大問題,就是除了盲目的大一統民族情緒與排外思想之外,對於現實上究竟該如何統一拿不出一點辦法。(作者許劍虹提供)
統派的最大問題,就是除了盲目的大一統民族情緒與排外思想之外,對於現實上究竟該如何統一拿不出一點辦法。(作者許劍虹提供)

兩岸應放棄吃掉對方的想法

統派無法說清楚兩岸該如何統的原因,首先來自於海峽兩岸,尤其是中國大陸都沒有放棄把對方吃掉的想法。1979年以來,中國大陸調整了對台政策,將原本「武力統一為主,和平統一為輔」的順序掉轉過來,變成「和平統一為主,武力統一為輔」。不過本質上,所謂的一國兩制仍是以把中華民國政府轉化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特別行政區為目標。

1985年7月,由中共福建省委對台工作辦公室出版的文獻《全黨都來做對台工作》,就明確指出了中共推動對台工作的主要目標:「黨的『和平統一祖國』的戰略方針的基本內容,就是要台灣當局取消『中華民國』的國旗、國號,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實現『一個中國,兩種制度』。六年來的實踐證明,中央的這個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相關報導: 統派、台派甚至中共,都對蔡英文沒轍?游盈隆揭她「窒息式操作」 更多文章

此種赤裸裸以大吃小的態度,毫無遮掩的被部分大陸涉台官員表露出來,自然很容易引起台灣人民的反感。尤其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台灣是經濟發展比中國大陸還要好,對中華文化的保存也遠遠超過對岸。絕大多數台灣人,無論傾向兩岸統一還是台灣獨立者,內心都不願意自降格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吃掉。顯見中共的心態,是導致多數中華民國國民不願意接受統一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