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股票下跌、利率走低⋯⋯疫情帶來的「嬰兒荒」可能影響全球數十年

中、港、台兩岸三地嬰兒出生率不斷下降。(美聯社)

去年全球新生兒數量大幅下降,新冠疫情、封鎖限制措施以及隨之而來的全球經濟衰退相疊加之下拖累了生育率。這對某些企業的影響會即刻顯現,而對人口的影響很大程度上來說可能是永久性的,這代表也會產生較長期的經濟影響。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估計,2021年美國新生兒數量將比新冠疫情來襲前做的預測減少30萬人。2019年美國新生兒數量為380萬。中國2020年新生兒數量略高於1000萬,較2019年的1180萬下降逾12%。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這種下降加速了生育率走低的總體趨勢,尤其是在發達國家。日本以低生育率著稱,但現在與20年前相比,已經不再顯得那麼特別。在德國、美國、英國和法國,總和生育率目前低於2,而且預計不會上升。日本的總和生育率在2019年降至1.36。總和生育率指的是平均每位婦女一生中所生育的子女數。

在人們廣泛採取避孕措施之前,曾有過自然災害和大流行病導致出生率下降的例子,比如20世紀初的西班牙流感。但當時的教育水準以及新手父母的平均年齡等其他社會因素與今日大相徑庭,所以很難直接進行比較。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奧克蘭紅十字會設立的臨時醫院。(AP)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奧克蘭紅十字會設立的臨時醫院。(AP)

拿一些較近期的例子而言,比如香港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生育率曾在2003年疫情期間驟降,隨後又反彈至高於疫情前的水準。但與當下的新冠疫情相比,SARS只是短暫且影響有限的事件。經濟衰退往往也會拉低生育率。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及歐元危機之後,一項研究發現,出生率下降與失業率上升密切相關,作為危機重災區的某些歐洲國家受影響最大。

在全球金融危機過後的多年裡,美國生育率尚未恢復到危機爆發前不久的水準。據新罕布夏大學(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的數據,2008年至2013年間,美國實際新生兒數量比起生育率保持在2007年水準之下應實現的新生兒數量少了230萬。生育率的下降在某種程度上可歸因於結構性變化,但社會科學家幾乎毫不懷疑,此次危機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壓低了出生率。

韓國央行去年12月表示,隨著晚婚導致永久性的社會變革和總出生人口減少,該國2020年的生育率下降趨勢將在未來持續。當年該國生育率下降至0.84,已經是全球最低。

顯而易見,經濟上首當其衝的,將是新生兒用品及新手父母使用產品生產商。

過去12個月,中國奶粉進口量增幅為近五年來最低。奶粉是嬰兒配方奶粉的關鍵原料。在紐西蘭和澳洲兩地上市的A2 Milk Company Ltd.就是受到衝擊的個股之一。該股在2016年初至2020年中期一度上漲近1000%,但隨著中國生育率下降趨勢愈發明顯,該股目前已回吐一半漲幅。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電動車不只特斯拉!十一款2021年新仕樣電動車速覽 更多文章

某些西方企業不得不應對生育率突然下降的影響,如生產嬰兒配方奶粉的利潔時(Reckitt Benckiser PLC)和擁有好奇(Huggies)紙尿褲品牌的金佰利(Kimberly-Clark Co.)等。利潔時的計劃是轉向成人產品,尤其是老年營養品,金佰利則轉向了出生率沒有如此急劇下降的國家。但生育率下降的影響依然顯著。過去六個月,這兩支個股及競爭對手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 Co.)和雀巢公司(Nestle SA)的股價下跌了8%至16%不等,與大盤的反彈背道而馳。具體看到每家公司,它們可以嘗試進入不同的市場,但這些公司想要同時取得成功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