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那些一心想在電動車領域大展拳腳的汽車製造商來說,2021年將是關乎成敗的一年。
今年將會有十餘款新的電動車將亮相美國汽車展銷廳,其中既包括那些嚮往有朝一日能成為矽谷巨頭的初創企業的作品,也不乏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Co.)、福斯汽車(Volkswagen AG)這樣老牌車廠的力作,這些公司投入了數十億美元巨資研發電動車技術,如今已準備好將「成績單」呈現在世人面前。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對消費者而言,這就意味著可供選擇的電動車型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豐富。不過,廠家能否說服消費者從此放棄化石燃料,答案仍是未知數。
眼下,電動車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充電樁數量不足、續航里程有限,以及與同檔級燃油車相比,定價仍然較高。針對電動車銷售,美國現行的政策是給予每輛車7,500美元的聯邦稅收抵扣,希望藉此縮小電動車與傳統汽油車之間的價格差距,一些電動車行業的代表也表示,他們希望國會發布新的立法來擴大優惠。
去年,大量新款電動車的上市刺激了歐洲和中國市場的電動車銷量。而行業分析師稱,由於選擇面不廣,加之政府提供的銷售刺激力度不夠,2020年美國市場電動車銷量下滑了約10%。
電動車行業諮詢機構EV-Volumes的數據顯示,特斯拉(Tesla Inc.)目前是美國電動車市場的霸主——2020年售出的每五台純電動車中,就有四台來自特斯拉。特斯拉公司沒有單獨公布美國市場的銷售數據。
儘管全球新冠疫情對汽車銷售造成了衝擊,但就去年而言,其他汽車廠商對電動車項目發展的重視程度有增無減。
與此同時,華爾街對電動車技術的押注仍在不斷加碼,儘管一些初創企業還沒有一款車型正式面世,但估值已經達到令人瞠目的程度。拜登政府也在大力支持電動車的發展,承諾在2030年之前建造50萬個公共充電樁。
包括通用汽車的瑪麗・博拉(Mary Barra)和福斯汽車的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等傳統車廠的首席執行官,則想帶領企業成功向電動車轉型,以此在自己的功勞簿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除此之外,Lucid Motors Inc.、Rivian Automotive LLC以及其他資本雄厚的初創企業也加入到這場競賽當中,它們都希望今年能讓自己的首款電動車駛下美國的裝配線。
這是一場利害攸關的競賽,一方面,老牌車廠在竭力證明自己能夠製造出可與特斯拉一較高下的車型,另一方面,後起之秀也急於想讓世人看到,它們也有能力在競爭激烈的電動車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以下是將於今年上市的11款新車以及它們各自的賣點:
福特Mustang Mach-E
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將全新的電動SUV與久負盛名的「野馬」(Mustang)跑車系列「捆綁」在一起,此舉可謂一招險棋。該公司希望,Mustang Mach-E的電動馬達所具備的快速加速性能可以帶給它一種「肌肉車」的感覺,同時卻不必因為排放了大量排氣而懷有負罪感。不享受稅收減免的情況下,這款車型起價約4.3萬美元,福特希望它搭載的技術能吸引「千禧一代」,將特斯拉Model Y SUV的潛在客戶變成自身客戶。該公司還將推出電動版「全順」(Transit),這款廂式貨車備受建築承包商和商用車隊的歡迎。
福斯ID.4
產地:德國;預計從2022年起開始在美國田納西州生產
因柴油車尾氣數據造假醜聞而飽受打擊的福斯汽車正努力實現轉型,它不僅要與特斯拉一爭高低,還想憑藉價格更實惠、更具吸引力的車型將電動車引入主流。該公司對電動車技術的投資規模之大在業內少有:未來五年的投資額高達約420億美元。ID.4起價在4萬美元左右(不享受稅收減免的情況下),它是福斯品牌在美國銷售的第一款純電動SUV。公司高管希望,ID.4能夠像上世紀60年代福斯「金龜車」(Beetle)一樣深受美國消費者的喜愛。
Lucid Air
Lucid Motors Inc.是眼下備受投資者關注的電動車初創企業之一。Lucid Air也是該公司推出的首款車型,公司高管稱,無論是最高時速還是加速度,這款高端轎車均超過特斯拉,不僅如此,它還將競爭矛頭對準了寶馬(BMW)和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其豪華內飾與這兩家車廠的頂級車型相比也毫不遜色。The Air起價約7.7萬美元(不享受稅收減免的情況下),首款頂級配置車型售價約16.9萬美元。該公司稱,部分Air車型在單次充電後可行駛500多英里,如果這一數字得到美國環境保護局(EPA)的認證,它將成為新的行業紀錄。目前的續航里程紀錄保持者是特斯拉的Model S Long Range Plus,單次充電可行駛402英里(合647公里)。
Rivian R1T和R1S
上市時間:R1T預計於6月上市;R1S預計於8月上市
電動車初創企業Rivian Automotive同樣來自加州,它計劃於今年夏天推出首款電動皮卡R1T,對底特律長久以來在利潤豐厚的美國卡車市場佔據的主導地位發起正面挑戰。R1T起價6.75萬美元(不享受稅收減免的情況下),首批車型售價7.5萬美元。這家公司已成立12年,背後的支持者包括亞馬遜(Amazon.com Inc.)、福特以及資產管理公司T. Rowe Price Group Inc.。除R1T之外,該公司今年還打算推出純自動SUV——R1S。兩款車的目標用戶均為戶外運動愛好者,他們將直接從廠家而不是經銷商手中購車,這一點與特斯拉的銷售模式類似。
奧迪e-tron GT
到目前為止,奧迪(Audi)的e-tron電動車系列只推出了SUV車型。但這種情況將很快發生改變。GT是奧迪推出的一款四開門豪華跑車,它與福斯集團(VW Group)旗下保時捷(Porsche)製造的電動跑車Taycan使用了同樣的工程學技術。GT起價約為10萬美元(不享受稅收減免的情況下),其生產工廠正是奧迪製造跑車以及R8超級跑車的同一家工廠。GT瞄準的是一個方興未艾的市場:高性能電動豪車。除GT之外,奧迪Q4也將於今年年底前亮相,這也是奧迪對抗大眾ID.4的升級版。
Lordstown Endurance
與Rivian一樣,Lordstown Motors Corp.也試圖進軍電動皮卡車市場,它的首款車型Endurance是一款純電動工業卡車,起價5.25萬美元(不享受稅收減免的情況下)。該公司不打算面向個人用戶售車,而是針對商業客戶直銷。2019年,作為初創企業的Lordstown收購了已經關閉的通用汽車俄亥俄州洛茲敦(Lordstown)工廠,如今,它希望這款電動卡車能夠獲得大型車隊運營方的青睞,因為與傳統汽車相比,電動車的維護成本通常更低。
梅賽德斯-賓士EQS
梅賽德斯-賓士公司原打算去年初將電動款SUV車型EQC引入美國市場,但按照公司說法,它需要首先滿足歐洲市場愈加嚴格的電動車標準。如今,該公司開始在美國市場推出另一款大型豪華轎車EQS,其定價可能位於高端區間——與起價超過10萬美元的賓士S級的價格不相上下。EQS將在儀表盤上配備一塊56英寸的曲面顯示螢幕,該公司將其命名為Hyperscreen(超級螢幕)。
GMC悍馬EV
通用汽車正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發電動車,其目標是在到2035年逐步淘汰汽油車及柴油車。以往提起「悍馬」,很難與「環保」二字聯繫到一起,而今,全電動GMC悍馬的登場將會顛覆這一觀念,它也是通用汽車未來四年計劃在全球推出的30款新電動車中率先亮相的車型之一。2022年款GMC悍馬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發布,定價約為11.2萬美元。售價10萬美元的車型有望於明年上市。通用汽車今年還打算推出新款SUV車型雪佛蘭Bolt。
與其他大型車廠一樣,韓國現代汽車集團(Hyundai Motor Group)也對電動車技術進行了大手筆投資,並且制定了到2025年電動車年銷量達到100萬輛的發展目標。它承諾在2025年之前推出23款新電動車,按照計劃,現代旗下的電動車將擁有全新的子品牌——艾尼氪(Ioniq),艾尼氪5將成為該品牌誕生的首款車。這款中型SUV推出後,將與福斯汽車、特斯拉等公司的同級別主流車型展開競爭。
日產Ariya
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Co.)是面向大眾市場的主流電動車先驅,2010年時它就推出了「聆風」(Leaf)。但自那之後,它就被動作更快的競爭對手甩到了後面。如今,這家日本車廠希望藉助純電動車Ariya扭轉這一局面。與福斯的ID.4和福特Mach-E一樣,Ariya也屬於緊湊型SUV。看到消費者對新科技加身的電動SUV表現出日漸濃厚的興趣,日產汽車也不想錯過這一商機。
特斯拉Cybertruck
特斯拉稱,這款卡車起價約4萬美元,其高配版售價在7萬美元上下,後者單次充電後的續航里程超過500英里(805公里)。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這款車的設計風格受到了科幻片《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的啟發,但目前來看,人們對它的設計評價褒貶不一。不過在電動車領域,特斯拉的品牌效應依然超過了老牌汽車廠商,而且事實證明,馬斯克之前的豪賭如今已經取得了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