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東區新風貌 臺中市舊城新生再現繁華榮景

臺中市政府以區段徵收方式,辦理整體開發。重新調整土地使用,導入適當活動機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這個過去被視為舊城區的區域,如今因區段徵收的再造行動,將總面積達22公頃的土地,保留廠房周邊及生態池約6.09公頃,並規劃五大區塊商業發展用地(8.88公頃),舊糖廠營業所將蛻變成產業故事館,再搭配遷建的建國市場及商業中心,打造結合生態、人文、商業機能的園區,以全新的面貌,回到臺中市民眼前。

臺中市政府地政局長吳存金指出,因國內經濟環境變遷及製糖產業逐漸式微,且適逢都市發展重心由東向西轉移,本區呈現停滯狀態,阻礙地方發展。為解決此問題,市府透過都市計畫專案通盤檢討,重新調整土地使用,並以區段徵收方式進行再造,興闢公共設施及改善都市環境,以提升土地價值,創造市政良性循環;而過去臺中鐵路高架工程的動工,使得緊鄰車站的建國市場配合「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劃」進行拆遷,目前已搬遷至建成路上的臺糖用地,如今周邊完善的整體規劃,是臺中市政府多年努力下的豐碩成果。

建國市場(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建國市場(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盧秀燕市長施政的主要目標為「富市臺中‧新好生活」,將招商引資視為重點的工作項目,現在三井集團將加碼投資東區臺糖湖濱生態園區,打造「Mitsui Sopping park LaLaport」親子複合式商場,成為三井落腳臺中的第二個營業據點,預計明年動工,2023年完工,預期將會開創新市場、新商機,而這樣的發展不只在東區,甚至產生連動效應,擴及到鄰近的太平、大里、霧峰等地區,讓整個區域呈現蓬勃發展的新氣象。

生態、文化與開發並存 形成東區最大亮點

近年在臺中火車站完成高架後,消除了前站與後站的阻隔,地政局吳存金局長表示,位於大智路、復興路交叉口的大智慧大樓,臺中市政府正努力與住戶進行大樓拆除的協議,未來如順利完成協商,加上臺中糖廠22公頃土地全數規劃完成,將打通東區的任督二脈,不管是居住環境還是地價、產業︙等都將呈現全新風貌。

臺中火車站(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臺中火車站(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在臺中大車站計畫的帶動下,臺中車站以全新時尚風貌華麗復出,再度在東區匯集人氣與商機;以復興路出入口為中心,左擁臺糖生態園區,右抱舊酒廠,將沿線的古蹟、文創、景點有系統串連在一起,大幅提升東區休閒遊憩功能。吳存金局長說:「我們相當重視在地的生活、文化及遊憩需求,在區段徵收過程,建國市場附近有一棵百年老榕樹,市府透過變更道路工程設計,退縮路寬幫這一棵老樹打造專屬生長空間,保留附近居民的生活印記,也讓建國市場增添綠意。」

自然景觀生態湖 串起臺中生態廊道

一個完整且健全的都市開發,生態綠地的保存與翻新,可以讓市民在生活中接觸自然,臺糖湖濱生態園區,是臺中市心臟地帶難得的一塊寶地,不但具有豐富的生態景觀,更具有滯洪的功能,並與臺中公園的日月湖相呼應,目前已取名為星泉湖,3公頃的面積擁有環湖步道、水上步道及生態島等設施,成為城市裡休閒與遊憩的一隅。 (相關報導: 台中市府再為中火和台電槓上 廢水「硼」超標24倍、不排除要求停機 更多文章

同時,市府為了保留舊臺中車站的鐵道記憶,著手規劃綠空鐵道軸線計畫,重整附近的文化空間,保留部分舊有鐵軌、駁坎,南段以立體化森林公園的概念規劃設計,形成俯瞰城市的綠色步行空間,附近還可連結到綠川以及刑務所、臺中酒廠、臺中州廳等重要文資據點;北段則加強設計人行及自行車系統,串連糖廠與綠廊。透過整合臺中火車站周邊地區,創造更佳的都市環境、土地利用及產業活動,打造百年車站新格局,帶動臺中車站周邊城中城地區之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