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利蘭獨立之路:擁護「挺台抗中」民主,赴美國、加拿大尋求外交承認

台灣與東非國家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對此白宮國安會推文說,樂見台灣在有如此重大需求之際與東非加強接觸。(圖取自twitter.com/MOFA_Taiwan)

去年末,我國東非友邦索馬利蘭外交部長瑞格薩展開歐美之旅,赴美國、英國和加拿大拓展外交關係,尋求這些強國協助支援索馬利蘭、正式認可其獨立地位。儘管目前索國仍未獲得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但索國訪問團在美國國會獲得不小迴響,美國國會後來更首度派出助理訪問團前往索馬利蘭。

61歲的瑞格薩(H.E. Essa Kayd Mohamud Raagsale)同時擁有加拿大和美國公民身份,他此趟率領出國訪問,旨在呼籲西方大國關注非洲局勢。索馬利蘭做為非洲罕見的年輕民主國家,希望獲得西方支持、協助抵抗在「非洲之角」擴張影響力的中國。

索馬利蘭很早就展現反中態度,2020年7月與台灣締結外交關係,同時關上與北京合作的大門。「我們來到美國,是為了向各位表明你我面臨同樣的敵人。我方長期戰略是與美國等民主國家和市場經濟體緊密合作」,派駐美國的索馬利蘭外交官歌德(Bashir Goth)說,「我們正在對抗中國(和)中國在非洲之角的影響力,我們應得到(美國政府)幫助。」

瑞格薩並指出,索馬利蘭「擁有民主價值觀且尊重人權,我們希望以想要的方式管理我們的政府,所以我們更願意擁有台灣做為夥伴,而不是獨裁統治的中國。」

另外,目前最讓索馬利蘭傷腦筋的是,不論是國際組織的人道援助資金或是防疫物資,全都要靠索馬利亞轉交。瑞格薩指稱,索馬里蘭通常只會從索馬利亞那裡收到一小部分援助,「98%會運往索馬利亞,剩下大概2%才給索馬利蘭」,去年夏季,索馬利亞竟等到一批疫苗差兩天就要過期,才轉交給索馬利蘭。

2021年3月28日,我國駐索馬利蘭代表羅震華轉交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和美德醫療集團捐贈物資(駐索馬利蘭代表處提供)
2021年3月28日,我國駐索馬利蘭代表羅震華轉交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和美德醫療集團捐贈物資(駐索馬利蘭代表處提供)

在索馬利亞的壓制下,索馬利蘭難拓展國際空間

索馬利蘭目前擁有570萬人口,面積13.7萬平方公里,是台灣的3.8倍,獨立30年來擁有自己的軍隊、貨幣與國旗,定期舉行總統、副總統選舉,但仍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非聯合國成員國。雖然沒有得到國際認可,不過在宣告獨立後,索馬利蘭境內局勢相對穩定,政府得以重建大部分基礎設施。

這與繼續遭受內戰摧殘的「祖國」索馬利亞形成鮮明對比,索馬利亞仍是全世界最混亂的國家,淪為國際海盜作亂與人口販賣的大本營,政府僅控制部分國土,且仰賴聯合國維和部隊維持秩序。為避免遭受伊斯蘭極端組織入侵,索馬利蘭長年來民生與經濟預算,將近40%國家支出都用於維護國家安全上,至今畜牧、游牧業仍是產業大宗。

2001年,索馬利蘭在脫離索馬利亞10年後,民選政府舉行全民公投,結果清楚表明索馬利蘭國民堅決支持該地區獨立的主張。索馬利蘭政府也長期拒絕參加旨在統一索馬利亞的和談峰會邀請,索馬利蘭政府主張,其獨立地位使其無法參加此類討論。2020年,台灣駐索馬利蘭代表處揭牌,成為台灣在「非洲之角」的首個外交代表機構,中國及索馬利亞相繼表示譴責。 (相關報導: 繼查德之後,前往「非洲之角」挖石油!中油宣布獲准在索馬利蘭探勘 更多文章

2021年,索馬利蘭舉行睽違16年的國會和地方選舉,在野黨取得了巨大勝利。智庫「國際危機組織」(The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認為該次選舉是索馬里蘭民主化道路上的里程碑,一份相關報告評價道:「這次結果為別具一格的好消息。在動蕩的非洲之角,選舉經常伴隨著暴力,而且既得利益勢力根深蒂固,反對派很難取得勝利。」

2021年5月31日,索馬利蘭舉行國會及地方二合一選舉,圖為2017年總統大選的投票民眾(資料照,AP)
2021年5月31日,索馬利蘭舉行國會及地方二合一選舉,圖為2017年總統大選的投票民眾(資料照,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