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處於COVID-19疫情下,需要逐漸回歸正常生活前,都必須經歷「與病毒共存」的階段,台灣與COVID-19病毒共存之路,你準備好了嗎?隨著居家隔離條件放寬,目前已經有近10萬人在家居隔,尤其,密切接觸者僅匡「家人、室友」 。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的居家環境,如何消毒,才能降低家庭傳播風險?
胸腔重症醫師黃軒特別分享國內外相關資料,提供全家人參考。包括客廳、衛浴空間,甚至衣物與經常使用的3C產品,應該如何徹底消毒。黃軒醫師在臉書發文《 居隔期間,如何消毒居家環境?》他表示,根據美國和台灣CDC的資料,大家可以參考:
A.哪些居家用品需要消毒?
包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家中用品,都會需要消毒,依台灣CDC建議,這些用品包括:
1.客廳房間
門把、窗外把手、按鈕、電器開關、家具表面、電話、對講機、電腦、鍵盤。
2.衛浴空間
洗手台、馬桶、浴盆、水龍頭、蓮蓬頭。
3.其他用品
地面、排水囗、抽風扇、風扇等。
B.科學研究:家庭消毒,能降低傳播
1.在家使用消毒水,消毒家中環境,有77%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
(Daily use of chlorine or ethanol based disinfectant in households was 77% effective (OR=0.23, 95% CI 0.07 to 0.84).)
2.另一個研究表示,如果一天至少一次的消毒,家庭傳播可以從90%,下降只有剩10%!
C.有效的消毒方式
● 使用漂白水時,請戴上口罩和手套。
● 開始由較乾淨的地方先擦拭。
● 抹布需浸潤漂白水。
● 消毒(可以用1:50「當天泡製,以1份漂白水加49份的冷水」的稀釋漂白水/次氯酸鈉1000ppm),以拖把或抹布進 行桌椅等環境表面及地面擦拭,留置時間建議1-2分鐘,再以濕拖把或抹布擦拭清潔乾淨,消毒頻率每天至少一次。
● 如果消毒液產品不含清潔劑(檢查標籤進行確認),則在消毒前,先用含有肥皂或清潔劑的家用清潔劑清潔,明顯髒污的表面。
● 清潔並消毒可能沾有血液、糞便或體液的地方。
● 使用消毒劑時,要打開門窗,並使用風扇促進空氣流通,確保充分通風。
用餐後:
● 處理病人用過的餐具和用具時,應配戴手套。
● 一般用肥皂和熱水或洗碗機,清洗盤子和餐具即可。
● 脫掉手套或處理用過的物品後,應洗手。
處理垃圾:
● 為病人配備專用的帶襯袋垃圾桶。
● 移除垃圾袋、處理和丟棄垃圾時佩戴手套。
● 丟棄垃圾後要洗手。
D.其他大家關切的消毒目標:
1.柔軟表面(地毯、地墊和窗簾),如何消毒?
其實,對於柔軟表面,例如地毯、地墊和窗簾:
● 我們只要用肥皂和水或產品標示的專用清潔劑,清潔柔軟表面(地毯、地毯和窗簾)即可!
● 仍然可以照常可以吸塵,依WHO建議:如果過去24小時內,你用親密接觸病人或COVID-19呈陽性的人,使用過的區域,可進行使用吸塵,但在吸塵時應佩戴口罩,還有要打開窗戶,增加通氣環境。
2.COVID-19的洗衣服,有哪些注意事項?
黃軒醫師說:COVID-19疫情下,你身上污染的衣物應該這樣消毒:
● 使用適宜水溫洗衣,並曬乾衣服。
● 依據WHO提示:將病人的髒衣物與其他人的髒衣物一起洗滌是安全的。
● 如果處理病人的髒衣物,應佩戴手套和口罩。
● 每種衣物材質不同,大家可以好好看看衣服後面的小標籤 ,依據指示清潔你的衣物。
● 處理髒衣物後,別忘了要洗手。
3.電子產品如何消毒?
● 針對現在人使用很多電子設備(例如手機、平板電腦、觸摸螢幕 、鍵盤和遙控器),要特別注意。
● 原則上擦拭用酒精(Rubbing alcohol)、超細纖維布 ( Microfiber cloth ) 、棉籤 ( Cotton swabs)這些都是可以用來清潔電子產品。
● 由於各種電子產品材質不同,可請按照製造商的說明書內消毒自己的電子產品。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懶人包》居家隔離期間,如何消毒環境?胸腔重症醫教你這樣做)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相關報導: 新冠肺炎》確診後怎麼辦?吃什麼才能加速康復?營養師曝輕症飲食4大重點,喉嚨痛症狀可靠1招緩解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