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初始,因為疑似有鑽石公主號確診病例造訪過迪化街,再加上邊境管制的關係,喜歡來拜月老的日、韓旅客幾乎歸零。2月底我去迪化街採買乾貨時,發現過往摩肩擦踵的騎樓走起來很順暢。
去了熟識的店家,是一間傳統中藥行轉型的新店面,以養生茶包和燉補中藥包為主推商品,加上豐富多樣的調味香料,是我去迪化街補貨的重點。店員說生意影響還算微小,因為他們的客群本來就以本地人居多,其中又以固定回購的熟客比例最高,如果客人真的不想出門,他們也提供電話訂貨,宅配到家。
這段期間只要有機會出外消費,都會詢問一下店家生意有沒有受影響。菜市場賣魚的老闆娘說,做這行已經超過20年了,從來沒有1年像這樣,以前過了農曆年跟暑假之後的9月份,因為一般家庭要繳學費的關係,這兩個時間點算是賣魚的小月,業績都會差一些。但是今年從春節過後,生意好到過了清明還是強強滾,應該是大家都在家吃飯。由於市場是開放空間,自治會也要求攤商戴口罩,不只賣魚的,包括賣菜、賣肉、賣水果的,生意都很不錯。
髮廊就有點慘,即使已經做好防疫措施,還是常一整天等不到幾個客人。直到五月中旬,染髮、燙髮、剪髮的客群才慢慢回籠。我熟識的設計師說,這段期間客人忍得很辛苦,幾乎都披頭散髮,白髮、灰髮參差不齊,瀏海都已經蓋到鼻孔了。
洗牙的時候也問了牙科助理,她說例行性洗牙大概都要求延後,其他的就如往常一樣,「畢竟真的牙痛起來,多數人都沒辦法忍啊!」
家人在傳統產業上班,他問了運送鋼瓶的廠商,聽說中小型工廠幾乎都沒叫貨,倒是像南科台積電那樣的大廠,生意好得不得了,頻頻叫貨。
永康街的生意明顯變差了,回復到芒果冰出現前的安靜街巷氣氛。以前名為好公道的金雞園,趁這波疫情乾脆歇業,全店進行大整修。
前陣子看日本電視新聞,提到東京進入緊急狀況後,銀座不少酒館跟俱樂部都被迫歇業,出租和服的生意也連帶受到影響,畢竟每天晚上開門做生意前,媽媽桑可都要來店裡挑和服、穿和服,順便做頭髮。政府祭出外出自肅的要求後,靠酒水娛樂產業存活的周邊行業也無法倖免。 (相關報導: 米果專欄:賣藥新聞台 | 更多文章 )
希望百業都能慢慢恢復,客人快點展開報復性消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