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詞典、語法指南、教科書上,有關「您」「你」的使用規則依然是:陌生人之間、上下級之間原則上用「您」,只有面對孩子、或者親友之間等少數場合,才能用更加親近的「你」;原先用「您」互稱的兩名熟人之間,級別較高或年齡較長者才有資格提議改稱「你」。
然而,在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德語區國家的日常交際中,「您」和「你」的使用早已脫離了上述教條。不少餐館服務員、公交車司機普遍以「你」稱呼顧客;2016年,Otto、Lidl等多家德國大型企業的老總發布內部指示,要求全體員工不再以「您」稱呼企業老總;但是,員工與頂頭上司、中層領導之間依然可以視情況使用敬稱「您」。在德國政壇,德國社民黨內部長期以來只用「你」互稱,因為黨員之間皆是「同志」(Genossen)。與此同時,也有媒體爆料,默克爾總理只對極少數幾名內閣同僚以「你」相稱,不少曾與她合作多年的政壇人物依然得用「您」來稱呼默克爾。
這種混亂不堪的局面,體現了敬稱「您」越來越少使用的整體趨勢:在二戰前,孩子甚至得用「您」稱呼父母,否則就是失敬。
來自中世紀的敬稱
德語中的敬稱,起源於9世紀前後:受到拉丁語的影響,當時(古)德語的使用者開始用第二人稱複數來表示向對方的尊敬。比如,集市上的商販會用「你們好!」(Seid gegrüßt)來和顧客打招呼,不論顧客是一個人還是多個人。使用複數稱呼,能夠讓被稱呼者感覺沒有被直呼其名,而只是一群人裡面的一份子,從而形成一種距離感。柏林自由大學的語言學家西蒙(Horst J. Simon)就在其著作中指出,在人際交往中,越是間接、越是有距離感,就越能顯得禮貌。
用「你們」作為「你」的敬稱,這種表達形式在今天的法語中依然能夠看到,而在德語中,這樣的說法如今只能在古裝劇中聽到。
西蒙教授指出,這是因為敬稱「你們」在中世紀逐漸被用濫了。起初,這種敬稱只是用來稱呼地位較高的人(比如Eure Hoheit,Eure Majestät),後來,連大學生之間都用「你們」相稱。於是,到了17世紀前後,德語區的敬稱又有了一種「新玩法」:用第三人稱單數。衣冠楚楚的兩個人打招呼,場面會是這樣的:兩人互致「他好!」,表達的意思其實是「你好」。這種敬稱背後的邏輯同樣也是用距離感來塑造禮貌感:問候「他/她好嗎」,就仿佛被問候者不在場一樣。
各種敬稱滿天飛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們」和「他/她」兩種敬稱,出現了相互融合的跡象:「牧師他們睡得都好嗎?(Haben Hochwürden gut geschlafen?)」其實說的是:「牧師,您睡得好嗎?」第三人稱複數這種敬稱形式,開始越來越普遍地被使用。 (相關報導: 極右翼種族主義者嘴臉》德國哈勒槍擊案殺手竟為自己沒辦法再殺人而「道歉」! | 更多文章 )
德國著名語言學家格林(Jacob Grimm,曾與弟弟共同編撰《格林童話》)就曾經在19世紀早期抱怨說,德國人民「怎麼就陷入了最不自然、最古怪的稱呼表達方式」,「整個歐洲都彌漫著禮貌用語的悶熱空氣,我們德國人更進一步,非但在第二人稱上面作文章,還搞進來了第三人稱,還搞出了第三人稱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