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9日首度訪台,台灣外交部不只隆重迎接,還召開記者會邀請眾家媒體前來。次日,克魯茲也受邀參加中華民國國慶典禮,官方稱是睽違35年來,再度以現任參議員身份參加典禮的貴賓。
台灣總統蔡英文稱讚克魯茲是「真誠的朋友」,並說克魯茲的任內推動很多友台法案,讓台美關係空前穩固。克魯茲則稱台灣是自由民主在亞洲的成功示範,也因此讓中國共產黨一直害怕。他還說,當世界都聚焦香港人民面臨的壓迫時,捍衛自由與民主就顯得更重要。他認為台灣對世界來說具有代表意義。
出身古巴裔家庭的克魯茲,家庭曾受古巴共產黨壓迫,因此克魯茲一直以來反共立場鮮明。 2016年,克魯茲曾代表共和黨角逐總統大選,直到黨內初選最後一刻敗給現任總統川普,目前仍是黨內人氣政治明星。
過去多年,美國現任國會參眾議員訪問台灣所在多有,但這次克魯茲以現任參議員身份參加台灣當局國慶,依舊受到台灣媒體關注。分析人士表示,克魯茲訪台是否代表美方給予台灣實質肯定,或許可從三層面進行探討。

對台民主實質支持
首先,重要意義在於政治層面,美國對台灣民主的實質支持。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資深研究員,長於美國外交政策的丁樹範向BBC中文表示,目前美中貿易抗衡的世界大趨勢將會陷入持久戰,隨著時間愈久,美國國內的反中情緒只會更升溫。
如同最近休士頓火箭隊主管莫雷的推特風波般,美國人已經實質感受到,縱使在美國本土發文,就算推特被中國封鎖,還是可以被遠在一端的中國監控下,拿來用作民族主義素材。這樣的恐懼讓最近美國國內掀起反撲,未來抗中風氣只會更劇烈。
因此,這次克魯茲訪台,無形間台灣政府也是在一種有利的氛圍。丁樹範表示,美國朝野一直以來都會派員訪台,「但現在在美中貿易戰的反中氛圍下,反而會更轉而對台灣產生同情」。
加上最近香港「反送中」抗議局勢沒有減緩跡象,讓美方在對中國的人權倒退上更加堪憂。相形之下,台灣就成為美國眼中的「亞洲民主模範生」,因此讓美國參議員想在此刻以直接來台參加國慶方式,給予直接聲援。

強化美國印太戰略
再者是在軍事層面上,台灣被實質納入美國印太戰略的一環。 10月7日,台北市內舉辦首屆「太平洋對話」,並邀請美國國務院亞太局主管澳紐暨太平洋事務副助卿孫曉雅(Sandra Oudkirk)來台揭幕,台灣其他在南太平洋的友邦大使也紛紛出席。丁樹範分析,這是「很不一樣的突破」。
今年適逢台灣關係法40週年,美國在台協會(AIT)每個月都有強化美台關係的活動。而這一次的太平洋對話,據丁樹範向相關人士了解,美國與各國代表都能暢所欲言,從各國角度談太平洋的合作,是有突破性的發展。
特別是台灣日前連失索羅門群島與吉里巴斯兩邦交國,尤其索羅門群島廣泛的經濟海域航行權利,未來恐讓中國自由進出,美國的印太戰略布局實質受到影響。
克魯茲在這趟來台前,已經先行走訪夏威夷與日本,並在夏威夷的印太司令部聽取軍事簡報。未來他將前往印度,可能也會有軍事交流。如果克魯茲在台也有相關行程,想必也不會令人意外。

未來美台自貿協定?
最後一個是貿易層面,美方可望在中美貿易僵局中,給台灣更多貿易上的寬容。克魯茲在9日記者會上公開表示,台灣是美國第11大貿易伙伴,相當支持未來美台雙方簽署自由貿易協定。10日蔡英文接見克魯茲時,也響應同樣話語。
「台灣能不能利用現在的有利氣氛,讓同情台灣的氛圍轉為實質上的東西,我認為這比較關鍵。」丁樹範指出,台灣或許可在未來一年抓住機會,跟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
「就算不是自由貿易之名,協定也要有個自由貿易之實在。這樣一來,台灣這十年經濟大幅仰賴中國的事實可望獲得紓解,」丁樹範說。
然而,美台間可否簽署貿易協定,台灣內部還有些糾紛,比如美國豬肉進口等要先與農民調停。丁樹範認為,如果蔡英文連任總統,美台簽署自由貿易的大方向應是確定,相關障礙會慢慢解決。「過去四小龍時期,台灣出口規模很大,現在被壓縮。如果要找到替代市場,與歐美的自由貿易協定是關鍵」。 (相關報導: 美國聯邦參議員拜會蔡英文總統 克魯茲:捍衛自由民主越來越重要 | 更多文章 )
克魯茲雖為現任參議員,沒有實際行政權力,但被視為是未來美國政壇的「領袖級人選」之一。分析人士表示,向來敢於直言的他,能否在往後運用政治力影響美國對中國與台灣的政策,也要看目前中美貿易戰是否會出現其他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