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你是不是經常有一種感覺,人生陷於一種無限輪迴?越是不想發生的事,越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像是——
老是碰到搞不清狀況的豬隊友,收拾爛攤子的不二人選就是你老是遇見沒有擔當的主管,要站出來替部門說兩句公道話的永遠是你老是努力衝刺到終點、達成任務,老闆卻忘記要給獎金、加薪資
這種鬼打牆的局面,不僅僅在職場,在生活中也俯拾即是,比如說老是和同一種人談戀愛,分手的原因大同小異;或是想要和家人和解,卻一見面就吵架,而引爆炸藥的一直是那兩句話;或是或是一輩子都在減肥,卻是不斷復胖……
習慣是好事,也是陷阱
這時候我們會生氣自己的無能,厭煩老是掉入相同的陷阱裡,而我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怎麼走出這個命運無限迴圈,避免這種情形周而復始地來來去去?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其實是習慣使然。
習慣原來是一件好事,因為生活中有很多每天大小事,是例行性﹑重複性,將它們模式化、固定化,成為習慣,可以節省很多力氣與時間。像是早起刷牙洗臉就是一種習慣,不必做選擇、不必做決定,省去燒腦所耗費的能量,而且快速切入,生活上會感覺輕鬆舒適多了。
可是從相反的角度來看,生活中也同時藏污納垢了很多壞習慣。我們每個人都活在模式裡,日積月累,成了不自覺的習慣,下意識就反應出來,久了便養成個性,而個性決定命運。這就是為什麼有一種命運不斷輪迴的感覺,可怕的是還複製了父母的命運,偏偏多數人都不想活得像父母那樣。
所以如果能夠培養出一種能力去察覺這些壞習慣,系統性地解決它,命運也許就可以改寫,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然而習慣會養成,是花了時間與力氣,而且它規避了一些我們不想要的情況;一旦打破它,就表示必須離開既有的「舒適區」,帶來痛苦。
講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好人緣會帶來好運氣,而微笑能夠創造好人緣。我認識一位老闆平常嚴肅慣了,大家習以為常,有一天不知怎麼地,他突然決定打破習慣要對人微笑,我得說,那個微笑不僅不自然,看起來比哭的樣子還痛苦與猙獰,因為他臉上的線條早早已經僵硬,無法適應微笑這個全新的表情。
第一個突破區:行為上的習慣定律
這麼說來,改變習慣這件事,就不能採取硬碰硬的對策,也不能端靠意志力。我們都心裡清楚,意志力是薄弱的,為此建議你兩個原則:
1、改變認知,把「打破舊習慣」改成「建立新習慣」
就拿改變上班遲到這個舊習慣來說吧!對於一個習慣晚起的人,要他不再晚起,是很困難的事,所以要改變個認知。第一步先找出晚起的原因,發現原來是晚上滑手機經常滑過了睡覺時間,可見得必須建立新習慣:早睡。你想想看,睡不夠卻要早起,是痛苦的;可是換成早睡,可以多睡,沒有損失,就容易多了。
2、改變重點,從「習慣」本身轉移至「目標」
早睡早起是為了準時上班,可是對有些人來說,這不存在著驅動力,就會無法持久。所以要改變目標,找到好處,它就是動機所在。比如準時上班會提高工作效率﹑讓老闆印象轉好,明年有機會升遷加薪,這才是目標呀,就比準時上班的動機強烈多了。 (相關報導: 為何主管不用天天進公司,還能耍一堆特權?職場專家:別羨慕!老闆給他的「自由」你扛不起 | 更多文章 )
準時上班是一件小事,說也奇妙,改掉這個小事,其他壞習慣也會逐漸不見了,工作的命運便會出現轉機。心理學有「破窗效應」,指的是當一面窗戶破了,整棟大樓的窗戶都會跟著一一破了;當有一面窗戶補了,整棟大樓的窗戶也會跟著一一補好。人生被毀掉,通常不是大事造成的,而是一些小事破壞的結果。因此想要改變命運,從壞習慣改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