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地區因沒有製造業進駐,長期以來用電需求偏低,花蓮和平電廠電力幾乎全數支援「東電北送」;然而,在2025年屏東核三廠除役後,原本供電相對穩定的東部也將面臨缺電危機。據了解,東部地區主要電力來源,除靠境內的銅門等水力發電設施,核三廠經南迴線161KV(千伏特)「南電東送」,也補足了花東地區供電缺口;由於核三廠停役已箭在弦上,台東縣政府目前也面臨綠能轉型的壓力,扁政府迄今投入上億元推動的台東知本「海洋深層水專區」,如今也將改推「漁電共生」。
台灣東海岸位於大陸棚邊緣,可在離岸很近距離內即取得深層海水,是全球少數具有開發深層海水潛能地區之一。因此,扁政府在2005年4月12日即由行政院院會核定「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政策綱領」;水利署並在太麻里知本溪南岸興建「深層海水低溫利用及多目標技術研發模廠」,於2012年完成驗收,更名為「經濟部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

這一項由工研院執行的計畫,從2006-2011年編列的研發經費達1億1630萬元,為了利用海洋深層水推動水產養殖,農委會水試所並且斥資9億元2400萬元,興建「國家水產生物種原庫」。然而,該案推動過程並不順遂,受到全球原物料上漲等因素影響,種原庫工程經過多次流廢標,「海洋深層水專區」完工後,取水管線遭到颱風侵襲,讓後續的招商計畫陷入停擺。
深層水專區因颱風延宕 綠委推漁電共生
有鑒於台東知本「海洋深層水專區」推動延宕,民進黨台東縣立委劉櫂豪在2019年爭取立委連任之際,再度找來農委會背書,邀請主委陳吉仲視察台東知本水試所養殖業者發展情形,希望將當地轉為「漁電共生」專區;並爭取到該區第一期計畫2019-2021年,總經費1億5212萬元,由漁業署負責推動籌設、設置以及產業輔導等事項。
根據劉櫂豪在2019年4月16日發布新聞稿,「劉櫂豪委員長期以來關切台東水產養殖產業以及深層海水產業的發展,積極推動知本地區成立水產養殖專區及深層海水產業園區。由於目前深層海水取水設施尚在重新評估建置中,各界業者均主張先行成立水產養殖專區,並建立產銷體系,發展台東漁產品牌,期能帶動產業的發展。」
根據台東縣政府規劃,知本水產養殖專區「漁電共生」案,位於利嘉溪及水試所種原庫間,總面積約可達120公頃;第一期規劃44公頃、第2期16.8公頃、3期58.7公頃,將爭取漁業署補助,興建「白蝦養殖示範廠」。
花東缺口倚靠核三 饒慶鈴配合蔡政府開發綠電
據了解,由於核三廠2025年除役以後,台東縣供電缺口將更加擴大,該縣雖然用電戶數只有13萬9306戶,每年用電量僅9.57億度,但台東地區的發電設施,僅一座東興水力發電站。 (相關報導: 寄生國營事業》年繳百億股利 「中華電信」淪藍綠政客「過水」最佳跳板 | 更多文章 )
根據台電資料,花東地區之電力缺口,主要係靠屏東核三廠自台東轉來「南電東送」的161千伏特(KV)、南部發電廠在台東關山變電所轉來的66千伏特(KV),以及從南投明潭發電廠「西電東送」的345千伏特超高壓電力,在2025年核三廠停役後,東部地區供電將會更加吃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