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汙中慢跑、騎車不戴口罩」恐與自殺無異!4個致癌惡習,不注意小心肺癌找上門

除了抽菸,這些生活習慣都可能是造成肺癌的元凶。(圖/取自Pexels)

每個人都需要呼吸,而我們的肺就像是「海綿」及「濾網」,吸收、過濾我們所吸進來的每口空氣,在肺泡內進行氣體交換,一方面將氧氣輸送至全身細胞,提供養分,同時也將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在空氣進入肺臟之前,只有鼻腔裡的鼻毛可以幫忙阻擋一部分的灰塵或病原體進入肺部,但仍有許多擋不住的細微塵粒、病菌或致癌物可能「長驅直入」,從氣管、支氣管一路直達肺泡,沉積在肺部深處,甚至滲入肺部微血管,造成病變。

我們都曾有淸理或更換冷氣機、排油煙機濾網的經驗,試著想像,那滿布灰塵或卡住油漬的樣態,其實就像是我們的肺,隨著長時間使用、累積,愈來愈「黏膩」,且默默傷害著肺功能,顯見吸入的空氣有多麼重要,若未避免空汙,最終難保肺癌不會找上你!

哪些生活習慣最傷肺?

1.抽菸

依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肺癌危險因子中,菸害占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空氣汙染則占百分之十五,因此,「吸菸」目前還是引發肺癌最大的危險因子!而二手菸暴露同樣也會增加肺癌風險,與吸菸者同住得到肺癌的機會,比一般民眾高出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這也是許多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主因之一。

菸品燃燒後會產生尼古丁、焦油、亞硝胺、砷、甲醛等七千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超過兩百五十種是有害的,還有超過九十三種已知致癌物。這些化學物質部分會散播於空氣,部分被吸入肺部組織中,因此抽菸者形同將汙染物吸進自己的肺部。即使是二手菸、三手菸,對肺的傷害也不低,曾有研究發現,吸菸者吐出的揮發性有機物,會殘留在衣物、皮膚和周遭環境中逐漸擴散,長達四十五分鐘。在日本便有城市規定,吸菸者抽完菸四十五分鐘內不得搭電梯,也不能進辦公室,以免影響他人健康。

大約二十年前,最常見的肺癌病人多是與吸菸有關,且早期香菸沒有濾嘴,病變多發生在靠近氣管或支氣管上部的「中央型」肺癌;有了濾嘴之後,吸進肺部的粒子愈來愈小,腫瘤位置變成「周邊型」居多,尤其發生在右上肺葉的機率較高,因右上肺葉是空氣進入人體肺部的第一站。

2.騎車不戴口罩

台灣地狹人稠,機車是許多民眾習慣的代步工具之一,根據統計,全國機車約有一千四百萬輛,等於每兩人就有一輛,密度居全球之冠。騎機車雖然機動性高、通勤方便,但不得不注意的是,許多機車缺乏定期保養,汽油燃燒不完全,成為所謂的「烏賊車」,它所排放的廢氣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

倘若騎車不戴口罩,就形同把自己當作一台「行動空氣清淨機」般,口鼻直接對著公車、汽車、機車排放的尾氣,暴露在高濃度的廢氣中。

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教授曾做過一項研究證實,騎機車、搭公車、坐捷運,這三種人比較起來,如果沒戴口罩,廢氣吸收最多的是機車騎士。汽機車廢氣就是一種空氣汙染,不只會造成氣喘、過敏、心血管疾病,肺癌當然不可避免的也涵蓋其中。

從國內的PM2.5空汙來源分析來看,汽、機車等移動汙染源和工業汙染源,以及其他汙染源(如路面揚塵、營建工程、露天燃燒、餐飮業等)各分占三分之一,比例不低。 (相關報導: 不抽菸也會得肺癌!日常生活3大致癌風險要注意,醫師:家中有這些物品更危險 更多文章

這些汽機車廢氣中,含有不完全燃燒造成的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NO₂)等產物,加上PM2.5 等細微顆粒,會對呼吸道產生刺激性的慢性發炎反應,過去NO₂ 與氣喘發病率即有不少相關研究,除了鼓勵民眾應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外,騎車外出時,也要記得戴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