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亮紅燈?專家呼籲日本發揮領導作用,與盟邦共同應對中國威脅

美日關係,日本首相菅義偉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聯社)

隨著中國對印太地區安全穩定的威脅與日俱增,國際專家呼籲,日本需要發揮區域領導作用,聯手美國等盟友更加積極地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維護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日本和許多國家面臨同樣的困境,與中國有著深厚的經濟關係,又對中國在全球擴張的野心愈加不安。這致使日本長期以來尋求與美國等盟友保持緊密聯繫,但對中國的批評一直較為低調。

然而,國際關係專家指出,日本需要調整對華策略,更加積極地行使區域大國的領導作用,對中國的挑釁做出更為積極的反擊,維護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伊藤亞聖(Asei Ito)解釋說,在2012年安倍晉三開啟第二次任期後,日本政府推進了雙重戰略,即在溫和的地緣政治環境下與中國進行對衝和合作,但當前中國的地緣政治經濟影響力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伊藤亞聖告訴美國之音:「對日本來說,來自中國的風險正從過去的雙邊政治風險轉變為今天更廣泛的大國競爭風險和地緣政治風險。」

他在一篇分析文章中還寫道:「在中國更加集權的政治體制下,中共對市場的干預和對經濟依賴武器化,對日本企業以及西方企業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風險。」

作為7國集團中唯一沒有參加3月就新疆局勢對中國官員實施統一制裁的國家,日本政府再次試圖避開可能會破壞與中國經濟關係的正面衝突,但這似乎沒有給日本商業帶來想像中的優勢,日本品牌仍然被捲入中國民族主義者抵制的浪潮中。

人權問題發酵

儘管擔憂地緣政治風險,但日本國內對中國的態度正在迅速發生轉變,有望推動日本在制裁中國人權侵犯上發聲的意願。

近年來,日本公眾對中國的看法變得更加強硬。據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86%接受調查的日本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主要受到新疆、香港問題和領土爭端的推動。

2021年3月,新疆棉花、維吾爾人種族迫害,中國戰狼外交(AP)
2021年3月,新疆棉花、維吾爾人種族迫害,中國戰狼外交(AP)

日本立法者也呼籲懲治中國侵犯人權的行為。彭博社3月援引日本前防務大臣中谷元(Gen Nakatani)的話說:「日本被視為對正在發生的一切假裝看不見的國家,這是可恥的」。中谷元是日本眾議院一個跨黨派對華政策議員小組的聯合主席。

面對輿論壓力,日本政府對中國的語氣在某些方面已經強硬起來。5日,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在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通話中,呼籲中國採取行動改善維吾爾人的人權狀況,並停止對香港的鎮壓行動。

日本的呼籲似乎挑動了北京的敏感神經。中國外交部罕見地就王毅和茂木敏充的通話發表了2份聲明。其中一份聲明暗示美國總統拜登最近努力與盟友協調對華戰略,警告東京避免跟隨華盛頓就人權侵犯問題制裁北京。

日本關西學院大學政策研究所教授井上一郎(Ichiro Inoue)認為,2022年下半年習近平結束第二個任期後很可能邁向第三個任期,因此中國近期內不可能改變外交政策或回歸合作。 (相關報導: 日駐中大使垂秀夫隔離期開啟任期,中日關係也保持「社交距離」? 更多文章

「在習近平的第一和第二任期內,中國在香港、新疆、台灣、南海和東海等主權相關問題上顯然保持強硬立場,絲毫沒有妥協,」井上一郎5日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活動上表示。「中國並不完全否定或試圖推翻當今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但是,中國正逐步以改變當前的國際秩序為目標,使之對自己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