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台北「大」空襲75年祭─盟軍空襲下的海峽兩岸

台北大空襲在31日將滿75年,希望年輕人不要忘記先人的犧牲,才能從根本上遏止悲劇重新上演。(資料照,Air Force History Research Agency, United States @wikipedia/public domain)

今年5月31日是美國陸軍第5航空軍從菲律賓起飛,對台北實施空襲屆滿75年的日子。一場造成4,055人傷亡,其中僅1,678人死亡的空襲,無論是放在同時代的歐洲還是亞洲戰場角度來看都稱不上是「大」空襲。首先對於台灣沒有發生過「大」轟炸,我們不該感到遺憾或者鄙視,因為這代表台灣實在一塊得到上天庇佑,能躲過任何重大災難的喜樂之島。

被炸塌了一半的總督府,是台北大空襲後留下的眾多歷史性建築之一,也是台灣人遭受盟軍空襲的象徵。
被炸塌了一半的總督府,是台北大空襲後留下的眾多歷史性建築之一,也是台灣人遭受盟軍空襲的象徵。

從軍事角度上來看,歐洲戰場上盟軍對納粹德國最重大的空襲事件,莫過於發生在1944年2月20日到25的「大禮拜」(Big Week)行動。這是一場以空襲柏林為手段,實則引誘德國空軍派出戰鬥機應戰,趁機一舉消滅德國空軍有生戰力的純軍事行動。德國空軍在這次打擊下付出慘重損失,262架戰鬥機在空戰中被擊落,包括100名飛行員在內的250名航空人員死亡。

美國陸軍航空部隊被擊落266架重轟炸機與28架護航戰鬥機,死亡人數則高達2,000之多,損失的比德國空軍只有過之而無不及。投入夜間空襲任務的英國皇家空軍,也有131架飛機的折損。柏林做為納粹德國的首都,遭到的空襲自然是所有歐洲目標當中最為慘重的,光是1945年2月3日這一天的空襲,就導致了2,894人死亡、20,000人受傷以及12萬人流離失所。

到1945年3月為止,英美聯就針對柏林就發起了314次的空襲。進入4月以後,除了美國的B-17、B-24與英國的蘭卡斯特外,還有蘇聯空軍的Il-2也投入了對柏林的轟炸。兩年來英美聯軍對柏林投下的炸彈為65,000噸,蘇聯空軍和砲兵則是在兩個星期內就投下了40,000噸的彈藥,徹底摧毀了這座希特勒心目中的日耳曼尼亞。

盟軍發起的上百次空襲,僅造成20,000到50,000名柏林市民死亡,可見柏林被空襲的情況並不是德國城市當中最為慘重的。42,600名漢堡市民,在從1943年7月24日發起,持續長達七天的「蛾摩拉行動」(Operation Gomorrah)中死亡。短短一個禮拜的時間,英美盟軍在漢堡炸死的人數量就超過了兩年下來對柏林的攻擊。

至於1945年2月14日的德勒斯登大空襲,則是一天就殺死了高達20,000到25,000人。沒有任何一場針對德國城市的單一轟炸,造成的傷亡能與1945年3月9日到10日晚間對日本東京實施的空襲造成的傷亡人數還要多的。指揮這場空襲的第20航空軍司令李梅(Curtis E. Lemay)將軍,只用了249架B-29轟炸機就奪走了10萬條日本人的生命。

空襲殺的只有敵人而已嗎?

日本陸軍航空隊第10飛行師團,則在高射第1師團配合下試圖攔截空襲東京的B-29,結果他們只打下了14架的B-29,並造成96名機組人員死亡而已。96比10萬,美軍的傷亡人數連日本軍民死亡人數的零頭都不到,李梅將軍藉由3月9日到10日的空襲,徹底證明了空中武力的成功。兩個月後發生的台北「大空襲」,根本就不在李梅將軍的思考範圍之內。 (相關報導: 許劍虹觀點:還有誰緬懷抗日力戰殉國的將士?紀念空軍亞利桑那聯隊 更多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日本與德國所挑起,而且他們在遭受英美盟軍空襲以前已經用自己的轟炸機導致無數中國、波蘭、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與法國居民的死亡。不過因為德國空軍、日本陸軍與海軍航空隊在建軍思維上強調對地面部隊或者海上艦隊提供空中支援,而不是對敵人後方政經中心的戰略轟炸,他們的空襲主力始終是以雙引擎的中小型轟炸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