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戈巴契夫的戀曲《蕾莎之歌》

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與愛妻蕾莎(Raisa Gorbacheva),攝於1986年(AP)

「愛一個女人、也被她所愛,還有什麼比這更崇高?」

國家領導人居廟堂之高,以天下之憂樂為憂樂,但還是可以成為多情種子、神仙眷侶,印度泰姬瑪哈陵(Taj Mahal)與英國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都是壯麗的見證。

甫於8月30日辭世的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91年的生命波瀾壯闊、乾坤挪移,但他最動人的故事,卻發生在他與妻子蕾莎(Raisa Gorbacheva)之間。更特別的是,戈巴契夫並不覺得政治領導人對兒女私情必須保持低調,從媒體訪問到回憶錄寫作,他總是熱烈表白傾訴,似乎生怕世人不曉得他對妻子的愛有多深、多濃。

2012年,他在一部紀錄片中說道:「我和蕾莎手牽著手走了一輩子。她有一種美好的特質⋯⋯她就像一位公主。」翌年他接受《時尚》(Vogue)專訪時也回憶:「有一天晚上,我們手牽著手出門走走,就這樣走了一輩子。」

戈巴契夫若知道台灣人稱「妻子」為「牽手」,一定會頷首稱是。

農家子弟與哲學系女孩

先回到1950年。19歲的北高加索(North Caucasus)草原農家子弟戈巴契夫,靠著「勞動楷模」身分進入全蘇聯最高學府莫斯科國立大學(Moscow State University,MSU)法學院。

來到MSU,農家子弟化為讀書種子,除了鑽研正統共產黨理論,也浸淫馬基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霍布斯(Thomas Hobbes)、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等大家。同學受不了他只知啃書,硬拖他去學跳社交舞,他因此邂逅了一位活潑迷人的哲學系女孩,蕾莎。

蕾莎小戈巴契夫不到一歲,家鄉魯布佐夫斯克(Rubtsovsk)位於西伯利亞東南部,距離哈薩克與蒙古不遠,父親來自烏克蘭(戈巴契夫的母親是烏克蘭人)。初識戈巴契夫時,蕾莎剛與前男友痛苦分手,其實並不怎麼想談戀愛。但戈巴契夫對她一見鍾情,為她神魂顛倒,無論如何不肯錯失。

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與愛妻蕾莎(Raisa Gorbacheva),攝於1990年(AP)
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與愛妻蕾莎(Raisa Gorbacheva),攝於1990年(AP)

一天,兩個人到莫斯科一座公園約會,跳進湖水中游泳。突然間下起一陣大雷雨,戈巴契夫回憶:「一道閃電劃過天際,照亮她的臉龐,她受驚、疑惑的雙眼。我抱住她,開始笨拙但熱情地親吻她。」這是他們的初吻。

戈巴契夫與蕾莎在1953年9月結婚,第一個孩子沒有保住,但1957年1月迎來了女兒伊琳娜(Irina),這時他們已回到戈巴契夫的故鄉斯塔夫羅波爾(Stavropol)。他任職地方黨部,很快就嶄露頭角,步步高升;她在大學教授哲學,並且從事社會學研究,主題正是農民生活,經常騎摩托車下鄉進行田野調查。 (相關報導: 閻紀宇專欄:她是共和黨人,為何反對川普再任總統? 更多文章

1978年,戈巴契夫被調升到莫斯科,進入黨中央,從此飛黃騰達,不到7年時間就攀上帝國權力顛峰,以54歲壯盛之齡大展身手。蕾莎先是回母校MSU教書,丈夫當上蘇共中央總書記之後,她辭去教職,專心扮演「第一夫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