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榮欽專欄:傲慢臉書背後的全球治理問題

澳洲立法要求社群平台刊登媒體報導內容要付費,臉書(Facebook)選擇封鎖澳洲媒體。(資料照,AP)

澳洲政府研議《新聞媒體協議規範》(News Media Bargaining Code)之後,谷歌迅速以新聞展示平台(Google News Showcase)與新聞集團、九號娛樂等澳洲媒體集團簽訂付費協議,在法案正式通過之前,成功減緩社會壓力。

但是臉書則悍然反制,不僅立刻封鎖了所有澳洲媒體的新聞,並且「不小心」連澳洲政府的醫療、消防、婦女、社會福利等網站也一併封鎖。雖然事後已經解鎖,但是仍可視為臉書對澳洲政府的火力展示。

澳洲媒體雖然在臉書上消失了,但是民眾仍透過其他搜尋管道找到新聞媒體,不過澳洲媒體的瀏覽率仍下跌了13%之多。

臉書悍然反制促成各國合作抗衡

澳洲的事件立刻激起日前發起「消失的頭條」運動的加拿大迴響。加國文化遺產部長吉伯特(Steven Guilbeault)表示將儘速公布類似法案,並譴責Facebook的行動,表示未來即使臉書封鎖加國新聞媒體也不會退縮。同時加國已經和澳洲、法國、德國與芬蘭政府聯繫,估計有5到15國家加入聯合對抗科技巨頭的行列,連美國眾議員巴克(Ken Buck)也表示將提出法案增加傳統媒體與社群媒體的談判力量。

臉書在成功地促成西方各國合作對抗科技巨頭之後,回過頭向澳洲政府表示願意重回談判桌。臉書之所以激起公憤,除了其傲慢強硬的態度之外,也與其近年來醜聞不斷有關。臉書為了利潤,幾乎無所不用其極。

澳洲立法要求社群平台刊登媒體報導內容要付費,臉書(Facebook)選擇封鎖澳洲媒體(AP)
澳洲立法要求社群平台刊登媒體報導內容要付費,臉書(Facebook)選擇封鎖澳洲媒體。(資料照,AP)

2014年,臉書默許劍橋分析這類第三方app蒐集使用者資料,被用來操弄資訊戰影響美國大選,而且與華為等廠商共享使用者資料;臉書並收受中國官媒資金,幫助中國政府在臉書進行大外宣,藉以否認新疆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遭到迫害的消息;更令人憤怒的事,臉書不僅出賣使用者資料,還欺騙客戶,在觸及率上做手腳,以便獲取更高的利潤。諷刺的是,雖然有欺騙客戶的前科,近日在與蘋果的隱私權之戰中,臉書硬是將之形塑成大小企業之戰,表示臉書向來站在小企業背後支持其行銷,以對抗大企業,錯誤的論述卻慘遭《哈佛商業評論》無情打臉。

因此臉書向來不乏各種假訊息、陰謀論與資訊戰,在臉書封鎖澳洲媒體之後,反而令假訊息充斥,劣幣驅逐良幣,臉書言論品質大幅下降,反而減少使用者對於臉書資訊的信任,導致臉書品牌形象下滑。

當澳洲媒體認為他們創造出新聞價值,卻未獲得合理的價值分配時;臉書卻表示,事實是他們為澳洲媒體創造流量,僅僅去年就為澳洲媒體創造了約4.07億澳元收入,因此不但不應該由臉書支付版權費用給澳洲媒體,反而是澳洲媒體應該付費給臉書創造流量。 (相關報導: 幕後》江啟臣「藍白合」打什麼算盤?資深藍委看穿江營真實目的 更多文章

利潤分成外,真正關鍵是壟斷

縱使如此,也未必就代表政府非得立法介入科技巨頭與媒體之間的協議。問題在於,谷歌與臉書可近乎壟斷數位廣告,並非完全來自其能夠蒐集、分析使用者資料,而能更精準地達成目標廣告的能力,而是以其壟斷力為基礎,採取反競爭的行為而創造多重服務之間資料共享的壁壘,使其享有其他競爭者所無法擁有的獨佔力量。存在大量市場失靈的數位廣告領域中,認為自由放任可以達成最有效率的結果,無異過於天真。

2019年6月3日,多家外媒報導美國聯邦政府準備對臉書、亞馬遜、蘋果、谷歌等科技巨頭啟動反壟斷調查。(AP)
存在大量市場失靈的數位廣告領域中,認為自由放任可以達成最有效率的結果,無異過於天真。(資料照,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