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即使面對素昧平生者需要協助,多數人都樂意伸出溫暖的援手;正因如此,小小的台灣,也才能創造出全球捐血率之冠的奇蹟。惟受到國內人口快速老化,以及部分家長過度保護孩子,導致近年學生族群首次捐血人數逐年減少,台灣「國血國用」的供需平衡,也正一步步邁入崩塌的危機。
台灣捐血率近8%全球之冠 比先進國家近一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捐血率是以各國當年總捐血人次除以年中人口數為準。但你或許不知道,台灣的捐血率不但早已突破7%大關,2012年更一度逼近8%,近年雖稍有增減,但2016年最新統計7.49%的超高捐血率,不但仍穩坐全球之冠,更是全世界高所得國家平均捐血率3.89%的近一倍之多。

台灣能成為捐血率最高國家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此行為本身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崇高意義,更在於台灣是個完全提倡「自願、無償」捐血的國家!即在沒有任何報酬的前提下,仍有那麼多人願意甚至定期挽抽捐血。所以,「我不認識你,但是我謝謝你!」這句話,對於曾經命懸一線,最後靠緊急輸血保住性命的血液受贈者來說,應該不只是句廣告詞,而是發自內心對捐血人對真摯的感謝。

捐血資格高 「不合格」也多
惟為免對受贈者造成助之不成反害之的後果,包括我國在內的多數先進國家,都對捐血資格訂有不低的門檻。以台灣現行規定為例,捐血人不但年齡須在17~65歲之間,男性體重須達50公斤、女性須達45公斤以上,另對血中血紅素含量、血壓穩定度…等血液檢驗,也有不少要求;至於曾從事性工作者、藥物成癮者或愛滋病患者…等,可能透過血液造成感染的高危險群,自然更是捐血中心敬謝不敏的對象。

統計也證實,雖然國內每年平均都有近200萬人次民眾,以「健康寶寶」之姿自信滿滿地登上捐血車或走進捐血站想要捐血,其中卻總有1~2成會因血紅素不足、血壓過高過低等因素被「請下車」、「歡迎改天再來試試看」…等理由,只能抱憾離開。

藍領階層最「熱血」 逾22.13%
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人員陳世利表示,在捐血人職業分析方面,廣大藍領階層始終是國內最「熱血」的一群!以2016年為例,其捐血人數比例便占當年所有捐血人逾22.13%;其次則依序是白領上班族17.10%、學生15.97%、商人11.45%、公教人員7.01%、軍人6.34%、家管5.71%、專業技術人士1.49%,以及農漁0.76%等。 (相關報導: 來回3小時也要捐血!「最熱血」花蓮人 捐血勝台北1倍 | 更多文章 )

10年來年輕人少24% 捐血面臨斷層
值得重視的是,近年受到國內人口快速老化、少子化的影響,在捐血族群中占比向來舉足輕重的學生捐血人,卻明顯逐年遞減,其中又以24歲以下的首次捐血人下滑比例最嚴重;以2016年首捐人次9萬6314,就比10年前即2007年的12萬7186人次,足足減少了24%。換言之,若類似情況持續惡化,當老一輩捐血人年過65歲不再符合捐血資格,國內捐血人便將面臨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