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部影視裡的珍寶舫,一個逝去的香港寓言

珍寶海鮮舫。(AP)

珍寶海鮮舫湮沒深海。

珍寶海鮮舫與太白海鮮舫合稱「珍寶王國」(Jumbo Kingdom),曾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不過,太白海鮮舫早已結業荒置多年,而兩年前,珍寶海鮮舫也因疫情衝擊、無力維繫營運,宣布停業。

珍寶王國的母公司本打算將珍寶海鮮舫無償捐給香港海洋公園,囿於營運和維修保養成本都太高昂,一直找不到第三方機構協力接手。因此,這艘送不出去的巨船,只能在今年6月海事牌照到期後,啟航離港。

事故發生後,珍寶王國的母公司發布聲明表達難過不捨。同時,猜測與質疑也紛紛浮現。

有人懷疑,並非南海真的風高浪急,或許只因大船對「珍寶」母公司來說是負資產,既然難以出手,不如索性放手,任其葬身海底。

也有人指出,珍寶海鮮舫是「加高加重了」的平地躉船,本就不適合在6月的「西南季風」時節被拖出公海,它被拖離香港那刻,就註定會不知所終。

與紛紜揣測相伴的,更多還是人們的憂傷。沉船事故就像一個後會無期的謎語,喚起了種種複雜情緒:曾經流光溢彩如今卻無以為繼的大船,最終只能沉落消亡,像極了對香港命運的一種哀戚隱喻。

不過,對於大船來說,瓊樓玉宇在海上早已冷清多時,這戲劇性的變故,大概才是符合故事走向的結局。

海上的東方遐思,憑弔香港的夢中意象

想像比現實更美,是我所能想到對珍寶海鮮舫最貼切的形容。

珍寶海鮮舫屬於港島南的香港仔。我曾在港島南「返工1」超過五年,只去過那裏一次。當時沒留下什麼驚天動地的味蕾記憶,我只記得外國食客很多,燒賣、蝦餃這些常規點心,都比外面的酒樓貴,只有海鮮芥末餃算是有特色。(後來聽說必點的其實是斑腩飯,殘念⋯⋯)

聲名在外的珍寶海鮮舫或許是遊客訪港首選,但當地人卻不見得會專門去吃。因為香港仔不但有很多更好吃又平價的海鮮酒家,也有更道地的懷舊美食,比如艇仔粉。

此外能留下印象的,無非就是要搭接駁船前往。旅人大概會覺得新奇,但如果你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南區的海,也就不覺得有什麼特別。

停泊在香港仔避風塘的珍寶海鮮舫。(AP)
停泊在香港仔避風塘的珍寶海鮮舫。(AP)

近日,讀到一位香港朋友寫他1970年代去珍寶海鮮舫飲茶的兒時經驗,我才知道畫舫原來是泊岸的,就停在大型屋苑「香港仔中心」對面海旁,去吃飯不必搭接駁船。1980年代香港仔隧道落成以前,往來香港仔的交通頗多周折,山長水遠專程去飲茶,想必也更為隆重其事。

然而對我來說,那些都是陌生且遙遠的想像。

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何學者孔誥烽會說,珍寶海鮮舫是「專為那些尋求尷尬異國情調的無知遊客提供質次價高的食物」,他認為香港有更多逝物值得懷念。

我一位土生土長在香港仔住了三十多年的朋友也說,他一次都沒去過「珍寶王國」,也沒想到,香港之外,居然有這麼多人關注大船事故。

如果說珍寶海鮮舫代表香港曾經的繁華盛世,其實也已被加諸了太多濾鏡。那些飛甍鱗次、龍吞夔護的雕梁畫棟,本身就是用來滿足遊客對於「東方」的遐思。可另一方面,畫舫在此刻屍沉大海,又讓它成為了一個憑弔昔日香港的意象。

有大陸網友說,大船是「千年之前綺麗的夢」。 (相關報導: 在香港這憂鬱之島,你是想像的主人,還是暴動的棄兒? 更多文章

只是,香港早已迎來夢醒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