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沾鍋塗層做到創台股紀錄,45萬人搶當它股東 昔日半導體產業小白,上品如何搭上擴廠大潮?

上品綜合工業董事長侯嘉生,帶領公司從不沾鍋塗層做到半導體關鍵材料。(圖/商業周刊)

1間做不沾鍋塗層材料——鐵氟龍的公司,為什麼能成為刷新台股11年紀錄的「凍資王」?

12月下旬剛掛牌上市的上品綜合工業,1間專做「塑膠之王」——氟素樹脂(鐵氟龍)加工的公司,今年前3季營收近27億,其中逾7成都來自高科技產業,半導體龍頭大廠幾乎都是他們客戶。尤其半導體近幾年走入黃金多頭,也讓該公司水漲船高。股票申購期間,吸引近45萬張申購單、凍資(編按:申購新股時凍結資金)近750億元,創下11年來新高。

踏入上品位於彰濱的工廠,逾30多輛大型化學槽車陳列著,等著施作、交貨。據了解,幾間半導體大廠,已對他們下了上千輛槽車訂單,產線已排滿到2023年。現在台灣電子級化學品槽車內襯,每4台,就有3台出自他們內襯;產能與市占率,是全球第一大。

鍋子內襯用的鐵氟龍

竟成為半導體供應鏈要角

但,鐵氟龍,最為人熟知的,是不沾鍋塗層與保溫瓶內襯,究竟如何跟半導體沾上邊?

實際上,這種材質具有抗熱、抗低溫、抗沾黏、不與其他物質相容的特性,是許多科技產業如光電、半導體製程中,在運輸與保存化學洗劑的關鍵材料;只要涉及化學品運輸與保存的桶槽、管線,就需要鋪上一層鐵氟龍,以保持酸劑與化學劑的純度。

目前全球專做半導體與化學應用市場的鐵氟龍加工大廠,主要有日商與上品。相較日商多專注單一產品,上品能整合設計、生產到工程,提供系統性服務,讓他們成為幾家半導體廠供應鏈的固定班底。

「跟日本供應商相比,上品最大的優點,就是對客戶的需求反應快速,而且能向上游原料端整合,」已與該公司合作15年的台積電供應商、僑力化工總經理林建瑋說。

如今半導體產業已成為這間公司的命脈、且是他們被資本市場看好的理由,但當初上品跨足該領域,其實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鐵氟龍的發展應用已約80年,但半導體等高科技市場,僅占鐵氟龍整體應用的5%,不是1門「大」生意。

「對大型化工企業,要(做高階應用市場所需)投注的人力資源、技術門檻高,但營收只有小小一點點;對小企業而言,不夠財力、人力,做不到,所以我們競爭對手相對少,」上品董事長侯嘉生自我調侃,他們能長跑40年,一路從紡織業、石化,轉向半導體,「是因為大企業看不上,小企業做不來,我們在『夾縫中』求存!」

在夾縫中求生存的道理人人都懂,但不是誰都能在夾縫中屹立不搖,還做到全球之冠。上品一路走來,靠的是「先闖再說」的精神。

凡事先闖再說

第一筆訂單慘被列拒絕往來

40年前,台灣做鐵氟龍的廠家不在少數,最大應用是紡織;他們最初也由此開始。但隨著紡紗製程外移、沒落,應用市場也轉向石化業。

90年代,來自石化業的收入曾一度占這間公司的4成營收。原本只單純接桶槽內襯生意的上品,有天發現:客戶所有連接化學品的管線,也都要用到鐵氟龍內襯!豈不是1筆新生意?

這個客戶,就是全台最大石化業——台塑。當時此類管線都從國外進口,時程長,也無法因廠區所需立即做調整。在「試試看」的心態下,台塑向上品下了管線訂單。 (相關報導: 美光用5年超越三星,台灣供應鏈跟著賺!劉德音罕見評論:別忘記同業合作的可能性 更多文章

原本,侯嘉生與已故的創辦人陳世祿,興高采烈的以為接了第一筆4百萬元的管線大單。沒想到,卻是1次慘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