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外勞,真會害年輕人沒工作?工地監工痛訴:台灣人不能幹的,他們全扛下了

移工身處的環境,是我們一般人無法想像的世界(圖/賴小路攝影,寶瓶文化提供)

引進外勞,真的會讓年輕人都找不到工作嗎?一名從事工地監工的作家,林立青,以《做工的人》一書揭露工地真實樣態:不僅低薪,還容易患上鐵肺、盲眼等職業傷害,外勞進來承擔台灣人不願進入的惡劣工作環境,還必須面臨滿滿歧視與傷害,勞工與外勞,看似對立,卻又在患難中共扶持,而當警察來捉捕逃逸外勞時,更能看出人性之珍貴……

在較大型的工地現場,常常能看到外勞(外籍移工)。過去是泰勞占了這些勞工的大多數,現在則是百花齊放,到處都有外勞。

台灣人的無知也充斥於管理狀況。在台灣工地的外勞,常常是用「背心數字」來代替他們的姓名,美其名是便於管理,說難聽一點,就是自己貶低自己所從事行業的價值。這些外勞身上的背心若數字是83,那就叫「八十三」,若是99,那就被叫「九十九」。這和台灣人請外籍看護時,不管人家來自哪國都叫「瑪麗亞」有異曲同工之妙。

廠工外勞的待遇惡劣無比,永遠都是《勞基法》的基本薪資,再扣去爛到不可思議的膳宿費用以及仲介費──第一個月就別說了,待遇最差的不到五千;而後整年,這些外勞實際領到的薪水往往只有一萬到一萬五。因此,有技能的外勞們往往願意配合加班,甚至和工廠老闆談起條件,在簽證工作許可外,前往工地工作以賺取其他收入。

他們在母工廠只有底薪,許可外的工作反而有更多機會可多寄錢回家,但這也排擠了本勞。這些外勞年輕,又在管理能力拙劣的宿舍中生活。他們變成最為機動的人力,隨意供雇主差遣使用,穩定且廉價。

3.jpg
(圖/賴小路攝影,寶瓶文化提供)

這樣的結果,使台灣本地無經驗、無技術、無設備的低階年長勞工受苦,在面對年輕力壯的外勞時毫無競爭力,只能勉強去做薪資待遇更低的看板人、舉牌工。台灣的工程往往以低價搶標,能省則省,省到後來就無法保證會有穩定的人員可在工地施工。

因為價錢太差了,工人們若不爽,離開再找也不會比較難過。這種時刻,所有的工廠和大型營造建設公司,就會加大宣傳現代人吃不了苦,職缺已久但無人應徵。實際上,我這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薪資和待遇條件只是在欺騙不懂的記者和白領。偏偏還三不五時真的會有記者配合寫出無知報導,表示台灣人不願做這些工,只好引進外勞。

所以工地現場的工人們對於外勞,是又愛又恨。

恨的是工作的薪資待遇因著這些外勞而被拉低,翻身無望,使他們開始憤恨這些遠來的外勞。愛的是,跟著外勞做事的粗工,就算啥都不會也能立刻變成班長,靠著語言能通後,代為控制這些外勞,藉由仲介外勞工作而謀生起來,只要外勞有了你所需要的技能,粗工立刻可以轉變為人力商,有外勞幫著輕鬆賺錢。這種詭異的權力結構無所不在。而且更詭異的是,只要是勞工碰上外勞,所有人幾乎都會從排斥轉變為同情。

我曾有一次在一個大工地旁改修房屋,由於吊車聯繫不及,正在煩憂該如何將砂石、水泥搬運至頂樓。這時,外勞頭子前來提議,開價兩千元,外勞會放棄中午休息時間,前來幫忙我將砂石裝袋後搬運到頂樓去。 (相關報導: 為何台灣人愛喊「越南新娘愛離婚」,而不檢討男人?一部片道盡新移民哭不出的淚 更多文章

我原先看這些外勞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猶豫不定,但想到吊車一趟也要兩千五,就答應了他。沒想到,這兩名外勞聽到是一人八百元搬東西,把外套脫去、上衣脫掉,全身赤條條地如同神靈附體。十包水泥、一立方的砂,就這樣給他們兩人在一小時內裝袋搬運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