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試圖修復美國與歐洲和亞洲貿易夥伴之間遭到破壞的脆弱關係,但這個目標卻與他要推行的把美國勞工利益置於首位的優先事項發生衝突。
白宮倡導的「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政策已導致美國與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間的齟齬,這兩個國家反對美國政府提出的對美國工會勞工製造的電動汽車給予更高稅收抵免的計劃。
美國對於通過加入區域貿易協定來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缺乏興趣,這讓日本和澳洲等美國的亞洲盟友感到越來越沮喪。與此同時,英國和日本仍在等待拜登政府取消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開徵的鋼鐵和鋁關稅。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經濟學家和其他人士稱,這些衝突的本質歸結於進步派民主黨人和工會對拜登所擁有的影響力。根據AP Votecast的民調數據,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約56%參加了工會的家庭把票投給了拜登,而42%的工會家庭投票支持川普。
工會傾向於支持對進口產品徵收關稅以及能夠增加國內生產的「購買美國貨」政策。他們還普遍反對貿易協定,認為這些協定會導致美國勞工工資下降和失業。
曾在歐巴馬(Barack Obama)、川普和拜登政府時期任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高級政策官員的Ed Gresser稱,推行以勞工為中心的政策,可能會失去建立美國的全球貿易領導地位的機會。
現任非營利性智庫進步政策研究所(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副所長的Gresser稱,拜登政府希望顯示美國的支持態度。Gresser稱:「如果我們看到的是美國不參與貿易政策討論,繼續處於更加民族主義和更加極端的模式中,那麼要實現這一目標將難上加難。」

支持貿易的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所長Adam Posen稱,拜登的貿易政策在保護傳統製造業勞工的同時,也讓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面臨更高的進口商品成本。
Posen稱,拜登的政策迎合白人男性的產業工作,讓美國與盟友的關係惡化,民眾的消費成本上升。
拜登政府表示,美國已經解決與歐盟的爭端,並加強了與包括日本、澳洲和印度在內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國家的經濟合作。
「優先考慮國內開支以幫助勞工和社區的政策絕不會妨礙我們與盟友和夥伴結盟的重要工作,」拜登政府一位高官稱。「我們不認為二者之間會有什麼衝突。」
拜登希望在應對中國方面取得貿易盟友和其他國家的支持。拜登對川普的貿易政策持批評態度,稱這種單邊做法激怒了長期貿易夥伴。拜登表示,他將努力修復這些關係,在與中國打交道時爭取盟友的支持。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陷入債務紛擾的烏干達:中國如何藉「一帶一路」契約細節擴大影響力 | 更多文章 )

但拜登也惹惱了美國的貿易夥伴。拜登已提議,對全美汽車勞工聯合會(United Auto Workers)會員所在工廠生產的電動汽車給予比其他地方所產電動汽車更多稅收抵免,這也是拜登提出的「重建美好」(Build Back Better)計劃內容,該計劃現已遭遇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