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是西漢著名的文學家、政論家,他年方弱冠就被漢文帝相中,召為博士,然後不到一年時間就被破格提拔為掌管議論的太中大夫。年紀輕輕地登上高位,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他當即遭到朝臣們的一致嫉恨,讒言滿天飛,文帝被迫貶他為長沙王太傅,後來一度將他召回長安,可是又派他去擔任梁懷王太傅。賈誼又氣又恨,才三十二歲就一命嗚呼,為此深得後人的惋惜和緬懷──司馬遷在《史記》裡竟然把他跟屈原並列一傳,也表示他的冤屈之深,跟屈原有得比。
就是這個賈誼,他年輕氣盛,不畏權貴,更不怕張蒼這種假學術權威,因而在漢文帝二年(西元前一七八年)的時候,直接上疏文帝,說按照五行相剋,土剋水,所以我大漢應該是土德,才能剋掉水德的秦朝,強烈建議立刻全國改德,服裝變黃──這大概也是文帝把他一腳踢到當時還很偏遠、很蠻荒的長沙國的原因之一吧,你這說法也太不識時務了!
賈誼徹底失敗,可是到了漢文帝十四年(西元前一六六年),一個名叫公孫臣的魯國人再度發難。不過有賈誼的前車之鑑在,公孫臣不敢再硬來了,而是採取了全新的策略。他在給文帝的奏表中預言說,根據符讖,過些日子將會有一條黃龍出現在成紀,黃色在五行裡配的是土,所以漢朝應該奉行土德才對。文帝一瞧,心說這是張蒼的專業啊,於是就把奏表轉發給當時擔任丞相的張蒼,讓他審核一下。
張蒼老奸巨猾,看到奏表,眼珠子一轉,心想不妙──當初硬著頭皮附和劉邦,主張漢朝該是水德的是我,如今這個公孫臣卻主張土德,分明就是拆我老人家的台嘛。看起來光趕走一個賈誼,這股逆流翻案風還刹不住。不行,堅決不能承認這回事!於是張蒼上奏,說漢朝的水德是有上天預兆的,那就是「河決金堤」。也就是說黃河下游的支流金堤河在秦末的時候發過大水,這不正好說明了西方的秦該是金德,而我南方的漢該是水德,水旺盛而沖了金嗎?
他可沒有想到,公孫臣老謀深算,既然提到了黃龍的事,就不會是空口白話,而是早就有了巧妙的安排了。果然過了沒多久,就有公孫臣的同黨跟著上奏了,說小人確確實實千真萬確在成紀瞧見好大好恐怖的一條黃龍。這一回張蒼可是有苦說不出,人家一口咬定看見黃龍出現,然後又飛走了,你又證明不了人家是扯謊,壓根兒沒見過。於是輿論譁然,人人都說張蒼是搞學術腐敗,還打擊異己,搞得這位老丞相顏面掃地。就這樣,公孫臣得意揚揚地進宮覲見,文帝當場給他封了個博士,下令編制土德的曆法書;而張蒼從此失寵,在丞相位子上死皮賴臉地又熬了幾年以後,被迫稱病回鄉了。 (相關報導: 秦朝短短十幾年就滅亡,真是因為暴政嗎?從歷代大文豪的評論,看出背後其實別有玄機… | 更多文章 )
或許公孫臣本人真的相信自己的推算準確無誤,不過是為了對抗假學術權威才耍了個小花樣,但他開了一個很惡劣的頭──要知道,這種聲稱發現祥瑞的事成本相當之低,但是收益卻很高,於是後世紛紛效法。所以我們翻開史書,經常可以見到某年某月某日,誰誰誰在哪又瞧見一條龍,或者瞧見鳳凰、麒麟等等,特報祥瑞云云,種種學術造假的根大概就在公孫臣這裡──至於韓國教授黃禹錫之類,不過是公孫臣多少代徒子徒孫罷了。那麼,漢朝就因此「撥亂反正」,正式從水德改成土德了?也沒有。因為正當文帝做好準備,打算聽從公孫臣的話下令改德,同時大家也都預備換服裝的時候,突然出了另外一檔事,把他搞得龍顏大怒,一拍桌子改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