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愛贏才會拚! 技職教育的前瞻建設之路

「筆者認為,技職教育要接軌前瞻之路,關鍵還是在於教育風氣與勞動價值觀的轉變。」(資料照,技職3.0)

前言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有關「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方面,第一期行政院編了42億5百萬元。其中教育部提出「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預計要在106與107年度分別投入12億7千5百萬元與11億1千萬元,兩年合計23億8千5百萬元。我國技術與職業教育曾經培育出台灣產業轉型所需要的人才,不過這十多年來,卻面臨發展瓶頸。有人認為,廣設技職校院對產業所需技能及人力品質,無明顯提升;老師的業界實務經驗不足,也無法及時因應國內產業快速轉型發展;教學設備老舊,無法落實實務教學。那麼技術與職業教育,在你我的想像中,應該呈現什麼面貌來接軌前瞻之路,讓我們的孩子可以搭上這班列車,抵達想要到的地方呢?

愛拚才會贏?贏到叨位去?

過去,我們深刻的相信,愛拚才會贏,明天會更好!不過,這十多年來,經濟環境不佳,低薪、長工時、低工資的就業劣勢,仍然深深的打擊台灣勞工的士氣,漸次造成台灣少子化、人口紅利盡失的困境。如果愛拚才會贏,那麼我們到底贏到了什麼?更讓人咋舌的是,台灣貧富差距年年擴大,這也讓人不禁懷疑,如果愛拚才會贏,那贏到哪裡去?我們應該如何告訴我們的孩子「我的未來不是夢」?

畢竟,孩子們會在「我們期待他成為什麼」的背後,了解到我們是怎樣的人。當我們的國家社會長年以來,從威權時期到今日民主社會,大家還是以「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什麼,而是要問你為國家做什麼」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彷彿如果沒有在國家、社會、家族或父母預置的框架下被塑造的話,就不能算是成功。可是,孩子們長大了,現在所面臨的就業生存困境又是如何?當孩子們了解到大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成長生活時,孩子們會繼續延續這一套思維模式?還是開始反思是否適合自己的人生,抑或你我正也在反思,進而探討如何改變?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Hermann Hesse曾說過:「即使我們把詩人都變成革命家,把哲學家都變成官吏,世界仍不會進步。唯有人人各就各位,各得其所,進步才有可能。」那麼究竟誰會是詩人、誰又會是哲學家?誰可以帶動引領創新成為一方的革命家、又有誰適合擔任官吏,減少社會交易成本?更確切的說,士農工商,百工百業,都需要有適合的人來投入,才會有進步的可能。那麼我們如何去評定誰適合投入,如何各就各位才能進步呢?

愛拚不一定會贏但愛贏才會拚!

拚搏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拚錯方向,甚至拚的心不甘情不願,那麼怎麼拚都不會贏。相反的,如果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去投入,努力想要做到最好,想要贏得大家的肯定,為周遭的人做出貢獻,那麼他一定會用力拚搏,這才是一個愛贏才會拚,愛拚才會贏的進步循環。 (相關報導: 夏肇毅觀點:卓董示警-台灣製造業5到10年將面臨淘汰危機 更多文章

我國憲法第二十一條:「人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確立教育基本權。但是教育的思考,應由人的自我實現出發。人為因素影響越大,愈少能有屬於自己生命底層價值的實現。從比較法的角度來看,德國憲法學界一般認為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每個人有人格自由開展的權利,只要他不侵犯他人的權利以及不違反合憲的秩序或違反道德法則」與第十二條第一項:「所有的德國人都有自由選擇職業、工作場所以及訓練場所的權利」兩者結合導出教育基本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