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啊,我覺得現在台灣學生已經習慣做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太大的夢好像都不敢做了…」戴著鴨舌帽、圓潤臉龐留著小鬍子,任教於台北安康高中的老師邵敬一對我這麼說。擔任數學老師十多年,前幾個月他做了一件全台灣沒人做過的事──帶著一百個高三學生跑完四十二公里馬拉松!
周五一早,學生們有的精神洋溢、有的步履蹣跚,揹著書包進校門,準備展開周末前的最後一個「戰鬥日」。「你看這群小屁孩,高二而已,明年就換他們繼續跑下去了。」一路與學生打鬧,邵敬一領著我走往操場,同時介紹著今年五月由他舉辦的校內「強行遠足」。一百多個高三生,或走或跑走完環繞新店周邊的四十二公里路程,不只看見身邊被忽略的美,更挑戰身心極限。
自稱「愛跑馬拉松的中年胖子」,十多年前他因為健康因素開始跑步,如今不僅是國內馬拉松運動的佼佼者,更是協會理事長。「跑步那種『爽』感,真的是自己做了才懂啦!」自掏十一萬籌辦,人力、四十二公里路程全部自己規劃,他決定送高三學生這個最特別的成年禮。他說:「有點像在灑種子,我知道學生跑完那種激動和成就感,以後一定會長成一片森林,在人生的某一個時刻把能量爆發。」
跟學校爭取多年,如今這個夢終於成真,個性幽默的他笑著說自己沒有感動啦,「只是看到一百多個學生眼睛亮了起來,覺得花掉的那十一萬真的不貴、很值得!」

「要鳥游泳、要魚爬樹」成績至上的台灣怎麼養出快樂孩子?
「跑那什麼蠢樣子啦,真的是…」一路從補習班教到學校,邵敬一當老師已經十多年,自稱喜歡跟學生「講幹話」的他,受到學生歡迎的程度從一路跟學生的對罵、打鬧就看得出來。
在他眼裡,台灣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凡事都看成績。「每個學生都不一樣啊,你要鳥會游泳、要魚去爬樹,那很奇怪吧?」他還接著補學生一刀:「如果要看成績,我看我這些學生都是廢物啦!」笑著談現實中的種種殘酷,看起來「蠻不在乎」的他,其實很想為這些孩子做點什麼。
「跑馬拉松的過程,一定不會是愉快的。但我很確定過程中那些痛、那些互相幫忙,有一天一定會發酵,讓這些孩子懂得堅持自己要做的事情,我覺得這才是我努力辦這活動的目的。」
一路「遊覽」新店周邊,除了最近在網路上爆紅的景點「濛濛湖」,還有全台灣最古老的水力發電廠小粗坑,四十二公里的遠足路程中,他一路為孩子們打氣,「事實上他們的力量一定沒有想像中那麼強,但慢慢來、累了就跑慢一點,我知道他們可以的。」低頭看看自己豐腴的身材,他說:「我一百公斤都跑過一百公里了耶。」
即便活動當天下著雨,所有人依然準時在早上六點出發。「下大雨更好啊,經過肉體的折磨,換來心靈的成長!」挺出胸膛講出這句話,邵敬一又燦爛地笑開懷。
最特別的成年禮,參與學生:「整群人一起,力量真的會變大。」
「一開始我們一、二十人一起跑,後來大家速度不一樣,漸漸分散,各自努力。」如同畢業後的友誼,五月曾經參與、如今已經畢業進入世新大學就讀的學生鄭旭翔,這樣形容當時活動狀況。 (相關報導: 為何日夜趕工半個月,只領三千也甘願?驚艷世界的台灣兄弟檔,驕傲畫出寶島多漂亮 | 更多文章 )
每個人的體能狀況都不一樣,除了調適自己的步調,這些學生在過程中也學會互相包容與打氣。另一個參與活動的學生林宜函說:「我在大概三十五公里的時候拉傷腳,那時候是真的想過放棄,不過剩最後一點點了耶,還是努力撐下去,走也要走完!」她也提到,當時一起前進的同伴沒有拋下她,反而願意多花時間陪她前進,真的讓她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