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IPO創紀錄!疫情時代市場結構劇烈調整

美國紐約華爾街(美聯社)

2021年全球股市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各國尚未完全走出疫情,疫苗雖然不斷普及但新的變種接連出現,資本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創紀錄的IPO融資額。

但活躍的IPO背後值得注意的是分化的行情。疫情最嚴重地區之一的美國,連續第二年迎來股市大漲;經濟表現可圈可點的中國,港股和A股卻連續遭遇黑天鵝,全年表現欠佳。

疫情陰霾未散,新概念卻不斷湧現,Facebook把公司名改為Meta,把元宇宙的概念推向高潮,相關股票一漲再漲;拜登上台以及格拉斯哥的氣候大會使環保概念股迎來一波漲幅,最受矚目的電動車公司特斯拉今年股價翻了十倍。

創紀錄的IPO放量

根據數據公司路孚特(Refinitiv)統計,扣除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部分,2021年全球總數2097宗IPO共集資4020億美元。與2020年相比,集資金額上升81%,件數增長51%。

A woman wears augmented reality glasses in a dark room with white dotted lights in the background
Getty Images 全球IPO金額在疫情下創下新高,科技和醫療行業成為主力。

即便扣除2020年因疫情壓抑的IPO需求,漲幅依然令人矚目。而根據Dealogic數據,若加上SPAC範疇內的借殼上市等特別操作,這一數字更是達到5940億美元。

路透社分析稱,背後的原因是全球利率處在低位,新冠疫苗帶來經濟重新開放,這些因素刺激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使其投機意願大大增強,從科技初創企業到空白支票收購公司,各類企業紛紛上市。

如果分行業看,科技及醫療保健業佔了IPO的大宗。路孚特數據顯示,今年科技業有426件IPO,醫療保健業有332宗,總計佔全球IPO集資金額的近42%。

目前最大的融資案為新能源汽車公司Rivian Automotive的逾120億美元,中國短視頻平台快手的54億美元等。

摩根士丹利美國股權資本市場聯合主管外騰浩(Andrew Wetenhall)表示,「如果考慮到新股的發行活動,尤其是新上市公司的創立情況,這確實是一個熱情高漲的資本市場。」

但高漲的熱情背後也有隱憂。比如監管風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中國企業在紐約上市進行嚴格排查,要求披露更多信息,這種壓力下很多中國企業傾向於轉戰香港上市。此外,最近許多IPO的金融股表現不慍不火,還有可能因通脹和其他經濟擔憂而進一步失去動力。

花旗股權資本市場全球聯席負責人弗萊明(James Fleming)稱,「我不得不認為(2022年)將是全球發股水位下降的一年。」

中概股表現欠佳

就股市表現而言,中國大陸A股及港股表現欠佳,而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交出的成績單幾乎可以說慘不忍睹。

JULY 6, 2021 - A mobile phone shows the Didi Chuxing APP and its stock price, Yichang, Hubei Province, China, July 6, 2021.
Getty Images

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95隻成份股,在今年2月創出高點後,在9個多月時間裏累計跌去逾1.1萬億美元,目前跌幅已經超過50%,創2008年以來的最差年度表現。其中,阿里巴巴市值損失約4300億美元,跌勢接近60%。

背後的原因包括中國對科技公司高強度「反壟斷」,以及突然一刀切執行的「雙減政策」等。影響最大的政策還有美國方面的監管力度。 (相關報導: 全球權威樂評精選!今年絕對不能錯過的15首歌曲:日式早餐、納斯小子、BTS陪你跨年 更多文章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敲定在三年內將不合規的中國公司從美國交易所摘牌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