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香港特首選舉:三位候選人政綱比拼

三名主要候選人──曾俊華、葉劉淑儀及胡國興──已經公布政綱。(BBC中文網)

香港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期將於下周(2月14日)開始,除林鄭月娥外,其餘三名主要候選人──曾俊華、葉劉淑儀及胡國興──已經公布政綱。

一、政制部分

現況:

何時落實「雙普選」──即由普選選出特首及全數立法會議員──一直是香港社會關注的要點。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決定,提名委員會的組成、限定特首候選人人數等的規定,令不少香港人認為真正普選已成泡影。

「8·31決定」是其中一個促成「雨傘運動」的原因之一,香港立法會其後亦否決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

2014年「雨傘運動」香港2014年爆發「雨傘運動」,示威者上街佔領街道要求真普選

曾俊華:

提倡重啟政改,爭取早日實現雙普選。不過,曾俊華指8·31決定是政改基礎。「8·31決定是(人大)常委設立的,亦不是由香港可以任意更改。」

另外,曾俊華說,若當選,他會在任內推動曾於2003年激起50萬市民上街遊行、有關國家安全的基本法23條立法。他說:「23條是一個憲制責任,經過回歸二十年後仍未做到是可惜的。」

葉劉淑儀:

目標亦是重啟政改,她認為不應該推翻人大8·31決定,並應該以8·31決定為政改基礎。

曾因23條碰得焦頭爛額的葉劉淑儀認為,香港有「憲制責任」完成23條立法,維護國家安全及領土完整。

中國國旗和香港區旗政改、23條、中港關係是下任特首要處理的棘手問題

胡國興

形容重啟政改是「首要工作」,爭取在2022年普選行政長官,亦有計劃逐步擴大提名委員會的委員人數,最終目標是香港合資格選民人數都成為提名委員會委員。胡官(胡國興為退休法官)曾說,毋需更改8·31決定,但將如實反映各大政黨的意見,或能令北京推出新的決定。

另外,胡國興支持基本法22條立法,禁止中央人民政府不能干預香港自行管理的事務。

胡國興指,假如政改獲得通過,才能創造23條立法的環境。

二、經濟部分

香港交易所香港經濟偏重金融

現況:

香港GDP雖一直有增長,但增長幅度被競爭對手新加坡拋離。香港經濟依賴金融、地產行業,產業單一化。另外,香港稅制多年未有太大變化,企業利得稅最高是16.5%。

曾俊華:

前財政司司長指,政府應積極支援初創企業(start-up)、亦應大力推動金融科技(fintech),令香港成為金融科技樞紐。

曾俊華經濟政綱亦對「一帶一路」大力著墨。他認為,香港應繼續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香港的專業服務及科創企業等。

不過,曾俊華提出的稅制改革最令人曯目。他建議研究引入累進式利得稅──即是說,越賺得多的企業,面對的稅率將會越高。另外,他亦提倡探討引入負入息稅制度。假如市民收入低過一個水平,將不用繳稅,及得到政府的補助。

資料圖片:2015年的科技展覽多名候選人都指,發展創新科技是讓香港經濟多元化的重要策略

葉劉淑儀:

經濟政策的目標有三個:擴闊經濟架構、縮窄貧富差距、與市民共享經濟成果。她指香港政府保守的財政政策過時,需要推動「推動新公共理財概念」,善用盈餘,為市民紓困。

她亦有提出協助漁農業向高科技及高增值的方向發展。

胡國興:

胡官認為香港應積極配合中央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的策略,提供各種金融、融資、設計、會計、 諮詢、調解等服務。 (相關報導: 「長毛」梁國雄宣佈參選香港特首 更多文章

另外,他亦提出發展創新科技業,以達致產業多樣化的目的。胡國興在政綱內指,共享型經濟是未來大勢,但香港法律僵化窒礙共享型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