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弔詭無同理心的公教退撫改革

20170122-年金改革抗議活動.尾聲時.雷射光束打著「下台」等字眼.投射在總統府牌樓上.(陳明仁攝)

弔詭係指似是而非、言辭詭異、常人無法理解之現象。它由語意觀念之不當使用所引起的語義和邏輯的弔詭。最為人熟知的是「說謊者的弔詭」,往往會產生迷失自性、自欺欺人的結果。同理心則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的一種思考方式,在溝通協商過程,能夠體會别人的感受與想法,理解別人的立場和處境,並能站在公正客觀的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同理心貧乏乃出於自私心、分別心和競爭心所造成的。蔡政府推動年金改革的過程和做法,似乎可循弔詭與同理心兩方面去尋找答案。筆者曾經多次參加年金改革委員會議及國是會議,謹將蔡總統所說的弔詭語言及蔡政府主事者無同理心無溝通的謀略做法詳述如次:

一、蔡總統宣示年金改革的弔詭語言

(一)她說:「年金改革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又說:「年金改革腳步要穩健,推動方式要漸進。」這是先想懸崖勒馬緊急處理,再想理性漸進務實應對,顯見對年金核心問題(長期財務失衡)產生認知上的弔詭。

(二)她說:「要重建一個公義永續的年金制度。」又說:「這次改革最重要的目標是健全年金制度。」顯示對現行十三種制度的整合難度並不瞭解,才會改弦更張務實調整。

(三)她說:「這次改革最重要的目標是整頓基金財務結構。」又說:「改革的目標是要維持一個世代的財務不會出現危機。」這是對社會保險制度與財務處理原則的認知弔詭,設想退撫基金能夠完全自給自足。

(四)她說:「軍公教18趴優存制度,最快要在六年內退場。」這是違法背信、拒絕履行退休金給付的債務。楊仁壽前大法官呼籲政府,任何改革都不能違憲,這是改革的極限,也是法治國及民主國的基本原則。

(五)她說:「現制不合理必須回到常態。」這是語義上的弔詭,現有十三種制度到底是哪些制度不合理?是哪些地方不合理?所謂回到常態是指回到過去的常態或是未來的新常態? 按年金制度是永續經營追求現金流量的動態平衡與適足性。

陳博志出席《面對民進黨菁英的兩岸未來》新書發表
台大陳博志教授呼籲,責備退撫舊制或新制不合理或不恰當,仍值得商榷,蓋制度變革有其時代背景,且須付出相當比例的成本與代價。更不應該把軍公教污名化,視為不當得利或維護既得利益的反改革者。(文/葉長明)

二、蔡政府無同理心無溝通的謀略做法

(一)蔡政府主事者的分別心和報復心勝過同理心,利用轉型正義,批判退撫制度不合理,並把軍公教污名化,造成社會族群對立,眾聲喧譁百官齊瘖。台大陳博志教授呼籲,責備退撫舊制或新制不合理或不恰當,仍值得商榷,蓋制度變革有其時代背景,且須付出相當比例的成本與代價。更不應該把軍公教污名化,視為不當得利或維護既得利益的反改革者。

(二)蔡政府團隊仍沿襲前朝官僚的看法與見識,宣稱軍公教退撫支出會壓垮國家財政,並且濫用商業精算報告的潛藏負債數字,警去各種基金即將面臨破產。林建甫院長曾經呼籲,只要能夠提高基金的收益率,所有年金的財務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蔡英文改革空有勇氣,卻毫無決心 更多文章

(三)蔡政府卸除僱主(事主)本身的責任,化身變成仲裁者(公親)的角色,將法定應負起軍公教退休金的給付義務,全部推給退撫基金負擔,並且要求退撫基金能夠自給自足,還要大砍退休金圖利自己的掠奪行為。這是違憲違法的暴政,根本否定退撫制度的基本原理。同時高喊過去「繳少領多、不公不義」及將來「行業不平、世代不均」的弔詭語言,混淆社會視聽,達到自欺欺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