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和金正恩互致口信。習近平表示「很關心」北韓疫情防控情況,金正恩則高度評價中國抗疫的「輝煌成就和巨大勝利」。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說,5月7日,金正恩向習近平致口信;5月9日,習近平致複謝口信。
4月期間,金正恩從公眾視野消失20余天后露面,引發世界關注。
北韓堅稱零病例
除了表示「很關心」北韓疫情、北韓人民的身體健康,習近平還說,中方願同朝方加強抗疫合作,並根據朝方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爆發,但北韓當局一直堅持說,境內一例確診都沒有。
分析人士質疑,緊鄰中國、南韓等重災區,平壤零病例的可能性有多大。
需要提及的是,北韓1月下旬開始暫停旅遊業、封閉邊界,是世界上「封國」最早的國家。
中國「支持」北韓的考量
BBC記者杉麗雅說,北京希望幫助北韓的原因很多。從實際層面看,中國要嚴防疫情死灰復燃,確保國人健康。
再者,北京可能也擔心,如果疫情在北韓爆發平壤能否應對,一旦脆弱的醫療體系瞬間癱瘓,會不會威脅金家王朝。過去幾十年,北京一直是平壤最大的援助國,北京會繼續盡力維持金正恩掌權。其他選項風險更大,中國不願意家門口發生大變。
中國的地緣政治利益也起到一定作用。外交上來看,習近平和金正恩的公開交往看似凸顯中國和北韓之間的緊密關係。平壤遲遲不接受美國的援助承諾,和華盛頓的和平談判也陷入停頓。如果北韓接受北京的幫助,中國可以重申,自己才是北韓真正的「患難之交」。

如果新冠爆發,平壤能否應對?
長期以來,北韓一直把她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視作值得自豪、引以為榮的寶貝。
1953年北韓半島戰爭結束之後,平壤本著全民免費的原則創建自己的醫療衛生體系。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體制開始更加「偏向」上層精英。
新冠狀病毒疫情在北韓的近鄰中國肆虐,三八線那邊的南韓也淪為疫區。假如Covid-19闖入北韓,平壤吃得消嗎?
專家說,基礎設施、設備相對落後的北韓醫療衛生體系可能無法應對高速傳播的新冠病毒疫情。
考慮到自身條件,中國出現疫情以來,平壤一直高調防範,堅持說迄今還未出現確診病例。
如果疫情真在北韓爆發,平壤或許需要重新考慮一貫堅持的「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原則。
「為人民服務」
北韓「以人為本」的免費醫療體系創建於1953年,受1972年通過的憲法和1980年生效的公共衛生法的保護。
北韓一貫堅持「自力更生」的原則,醫療衛生體系也強調自給自足。不過,北韓也獲得聯合國組織和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援助。
醫保主要通過政府運作的醫療中心、國家提供的保險和社會保障系統來提供。
北韓醫療設施(2014年數據,來源:北韓衛生部/世界衛生組織)
- 中央/省級醫院: 133
- 縣/村醫院:1608
- 綜合診所/診所:6263
- 衛生防疫站:235
- 預防站:55
- 療養院:682
- 血液中心:12
- 總計:8988
國家還負責提供藥品、醫療用品。不過,自從1990年代開始,北韓人還有了另外一個選項。
位於首爾的「南韓衛生與社會事務研究所」的趙成恩(音譯,Sung-eun Cho)2019年撰文稱,在北韓,醫生給病人開處方、病人在黑市買藥已經成為「常態」。
2011年金正恩掌權以來,北韓公共衛生重點繼續轉變,國家媒體加強宣傳。
南韓和平和統一研究雜誌2016年發表的文章注意到,金正恩本人也經常強調科技發展的重要性。
平壤還特別關注遠程醫療、醫院、製藥廠以及其他研究設施的建設和現代化。
平壤的遠大目標從官方推出的方針和指令中也可一窺端倪,比如《全國衛生重點及中期戰略計劃》。
北韓醫學雜誌通過發表與戰略目標口徑一致、官宣風格的社論,進一步宣傳平壤的重點和計劃。
首爾延世大學的學者對北韓2012年到2018年間發表的56篇社論加以研究,將社論主題與2016-20全國衛生重點加以對比,尋找顯著目標。
結果發現,製藥業、現代和傳統醫學相結合是重點領域,此外還有醫學科技的獨立研發。
為精英服務
儘管原則上講北韓醫保強調為人民服務,儘管金正恩提出了現代化的宏大目標,但實際生活中,北韓的衛生體系更加惠顧精英層,而且缺少資源。
2月21日南韓網站「北韓新聞」的「提問北韓人」專題節目採訪了一位脫北者,他說,1970和1980年代金日成執政期間,北韓人享受到更好的醫療保健待遇。
後來,這個體制越來越重視上層階級,現在許多醫生沒有必須的資力;大多數醫院電力供應、自來水供應和醫療設施面臨短缺。鑒於國營醫保缺口太大,許多病人只好自尋出路。
2010年7月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的一份報告強調了上述這些問題,同時也指出北韓普遍存在的營養不良現象。該報告是基於對脫北者和外國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採訪撰寫而成。
那以前不久,世界衛生組織時任總裁陳馮富珍還曾說,大多數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會羨慕北韓醫護人員(佔總人口)的比例之高。
不過,多份其他報告也曾強調北韓衛生領域的缺陷,特別是在2016、2017年後國際制裁進一步限制進口、削弱了北韓經濟。
《聯合國2019需求和重點》報告說,900萬北韓人只能享受到有限的醫療保健,特別是初級醫療和在偏遠地區。
防患於未然
中國爆發新冠疫情以來,北韓推出一系列預防措施。其中包括關閉和中國的邊界、建立隔離區、公共場所消毒等,據信北韓還限制公共聚會、關閉學校。
官方媒體發佈上述通告之外,還以大篇幅報導病毒在亞洲地區的擴散,並且宣傳推廣個人衛生防護措施、提倡戴口罩等。
另外還有報導指,平壤官媒甚至一度宣稱,國內已經開發出治癒病毒的新藥。
2003年SARS和2014年伊波拉疫情泛濫期間,平壤也曾採取類似的措施,不過位於美國的北韓觀察網站「三八線」(38 North)注意到,此次的「嚴厲」措施更加全面、迅速。
儘管北韓推出了這些舉措,南韓媒體還是經常報導北韓出現「確診」病例。2月13日,南韓《東亞日報》甚至宣稱,北韓一名官員因為違反隔離令被處決。
不過,這些以匿名消息來源為依據的報導仍然未能得到證實,平壤官方媒體經常報導境外疫情狀況,但迄今未曾報導國內出現任何病例。
但這並不能說明北韓沒有感染者。觀察人士注意到,平壤一向注重宣傳自己的高效,不大可能報導病例。
那麼,如果疫情真的進入北韓,資源匱乏的平壤將如何應付呢?
脫北者、現任首爾高麗大學研究教授的崔貞勳(音譯,Choi Jung-hoon)告訴美國之音,平壤「大肆」宣傳自己的防禦努力,也是因為其衛生體系裝備不足、偏袒精英,無法控制疫情。
關閉邊界之後,北韓黑市從中國購買藥品難度也會加大。
此外,制裁進一步削弱了北韓經濟,而且禁止北韓進口關鍵的藥材、原料。
2月13日和21日,國際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聯合會呼籲聯合國解除禁令、允許他們幫助北韓。
如果境內真的出現新冠病毒,紅十字會、國際衛生組織這類機構的更多援助可能也將成為北韓抗疫「必備」。